茂县首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场落户东兴乡
本报讯(张娅 黎文彬) 近日,茂县首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在东兴乡竹包村成功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首批1100头仔猪入栏,培育村集体“造血功能”,使该乡5个“空壳村”得以“破壳”,力争到2020年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
今年,东兴乡有5个贫困村要脱贫摘帽,乡党委、政府着眼于建立扶在根上、扶在点上的长效扶贫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以地生财、以资生财、以企生财、以策生财”四篇文章,积极谋划村级事业发展,盘活资源,疏通经济来源渠道,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带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彻底解决了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现象。
“生猪养殖场建起之后,存栏数可达1100头,预计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我们每个贫困村可分配利润达到3万元左右,每个村将从这个利润中抽取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盈利用于帮扶和管理动态贫困户。”东兴乡副乡长杨明飞介绍道。
据了解,该养殖场按照现代养殖技术标准建设,配备安装自动供料、供水、地暖自动控温、抽风机除味等系统,保障生猪育肥正常温度,安装干湿分离器,达到生猪产生的粪污进行分离,干粪和污水分开处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东兴乡整合利用5个贫困村的产业扶持资金160万元,创新点对点式的***模式,因地制宜实施规模养殖,成立茂县富农裕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经营的扶贫模式,通过租用土地创办企业,与成都正大公司签订生猪代养合同,帮扶各村形成生猪代养,一年可出栏两槽2200头。生猪代养每头按100元的代养费估算,预计每年可赚取代养费20万元,每个贫困村每年可分红3万元左右,成功发展一批“造血型”集体经济项目。全乡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无须参与管理,只参与分红,实现“村村有产业”的局面,使各贫困村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新闻推荐
(张娅先超清海记者庄媛文/图)“这是我们新建的花椒基地,主要发展大红袍六月椒,有3万多棵。”这些天,趁着天气好,茂县白溪乡杜家坪村村主任杜晓浪带着村民们开始种花椒了。杜家坪村属高半山区,经济收入主...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