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云朵上的制衣人 ——记茂县羊皮褂制作技艺传承人王伯发

阿坝日报 2015-10-10 14:09 大字

■张娅何清海杨柏辉文/图

记得儿时回到羌寨老家,看到长辈们身上的羊皮褂就会好奇的问为什么会如此的喜爱它。“保暖实用,什么衣服都比不上它。”常是长辈们给出的回答。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在羌区穿羊皮褂的人越来越少了,偶尔在街上遇到穿羊皮褂的老乡依然有一种温暖和思念涌上心头。除了“保暖,实用”以外,穿羊皮褂对于羌区的人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朴实而执着的热爱。在茂县三龙乡卓吾寨村就有这样一位执着的长者,他执着的爱着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执着的传承着羌族服饰上千年的制作工艺;执着的守着这份几乎要消失的技艺,已是整整52年。

家族世代相传的制衣技艺

茂县是全国羌族的主要核心聚居区。生活在这里的羌族同胞朴实、勤劳、善良、勇敢,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在羌寨中,羌族男女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地,都要穿上羊皮褂,用它来遮雨、驱寒保暖、防止湿气,更重要的是在做体力活时防止肉体被磨破,可谓是“一褂在身,一举多得”。虽然羊皮褂在羌寨中很实用,但会做羊皮褂的人却并不多,羊皮褂制作技术也主要靠祖辈们代代相传进行传承。

现已70岁的王伯发家住茂县三龙乡卓吾寨村,王伯发是茂县羊皮褂手工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自18岁从父辈那继承羊皮褂手工制作技艺至今已有整整52个年头了。年轻时的王伯发曾在乡里教过书当过民师,由于弟兄姊妹都各自成家,照顾父母的责任就落在了王伯发的肩上。为了照顾家庭减轻父母的压力,他辞去了民师工作,回家种地的同时帮助父亲削皮子做羊皮褂子,从此接过父亲很多铲子和羊皮褂结下了不解之缘。做羊皮褂要吃得苦受许多罪,又挣不了多少钱,所以很多人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学这门技术。王伯发家有弟兄姊妹6个,王伯发排行老幺,其他弟兄姊妹都不愿意学削皮子做羊皮褂,唯独王伯发对这门手艺感兴趣,于是父亲将一身手艺传给了自己。

在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艰辛努力下,王伯发的手艺在十里八村都赫赫有名。他做的羊皮褂工艺精细,样式美观是羊皮褂中的上品。“当时穿羊皮褂的人比现在多,谁家要嫁姑娘都必须要求男方送一件羊皮褂子作为定情物。由于我们家的羊皮褂子做的好所以远在几十里外的乡邻都慕名而来,亲自带上羊皮请我给他们做。”王伯发对当年的制衣场景记忆犹新。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伯发跟着父亲四处奔走给人做羊皮褂,当时做一件羊皮褂的工费3元钱,每年给集体上缴400元作为工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王伯发的订单达到最高峰,家里的皮子堆成山,根本忙不过来。夫妻二人养育着5个孩子,白天种地,晚上削皮子做衣服,虽然辛苦,但一年能挣一、两千元钱,在当时算是经济比较宽裕。

继承与发扬最传统的制衣工艺

在王伯发的家里,摆放着各种制作工具。尖的圆的、长的短的、弯的直的各式各样,宽大的铲刀专门用来铲去皮子里层的苦肉,如斧头般外弧形的割刀专门用来割皮子,牛角制作的锤子,铁做的梳子,磨得光滑发亮的铜钱,此外还有各种尺子、钢针等缝制工具。

别看这枚铜钱,这可是王伯发的父亲传给他的,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原来有两个,另一个在做羊皮褂时弄丢了。铜钱两面由于常年制作羊皮褂,非常光滑。铜钱虽小,在羊皮褂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可小视。在量裁过程中,由于羊皮的特殊性,铅笔或其它材质都无法在羊皮上留下印记,而铜钱却能在羊皮上轻松自如的画上标记。

王伯发制作羊皮褂,所有的步骤都靠手工,遵循古法。羊皮褂的制作方法非常繁琐,不仅种类多,程序也十分复杂。所有工序全靠手工,制作一件羊皮褂至少需要3至5天的时间。羊皮多采用当地放养的山羊皮为原料,羌民在乔迁、嫁娶等办喜事的时候习惯用烤全羊来庆贺招待客人,王伯发在参加庆典的同时都不忘将剥下的羊皮收购以备制作羊皮褂。一件羊皮褂需要两张山羊皮合二为一制作而成,制作分为两大步骤:一是制皮工艺,制作成皮;二是裁剪缝合,制作成衣。细分则需要经过发皮、刮皮、上油、扯油、踩皮、晾干、量裁、缝合、搭边、捶打、梳理等工艺程序。只有每一项程序都做到极致,才能制作出结实耐穿、大方好看的羊皮褂来。

由于工序复杂,王伯发的羊皮褂产量并不大,制作羊皮褂也全靠自己心情而定。“制作羊皮褂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慢工才能出细活。”王伯发说,一名学徒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羊皮褂制作人,需要几年的辛苦学习摸索。要想成为技艺娴熟的师傅,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

如今,王伯发靠做羊皮褂的经济收入已极不稳定,有时候连续几个月揽不到活,空闲时间较多。尽管孩子们都不喜欢做羊皮褂,但王伯发和妻子从没强求他们继承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不希望子女像他们那样劳累。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王伯发和妻子跟着女儿女婿生活,在县城买了房子。王伯发时不时回老家看看,偶尔做几件羊皮褂。

最殷切的期望最朴素的传承梦想

做羊皮褂是件苦活,又脏又累又臭,但家里人很支持他的工作。特别是妻子王国珍,白天种地,晚上还要帮王伯发拉皮子、烤皮子的体力活,虽然嘴里说着埋怨的话,但从没耽误过他做羊皮褂的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外界的潮流传入大山,年轻人的思想观念随之改变。羊皮褂不再如当初那样流行不可或缺,年轻人都穿西装打领带,连种地干农活也不一定穿羊皮褂了,只有上山放羊的老人还对羊皮褂情有独钟。

担心羊皮褂制作手艺失传,王伯发希望能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徒弟,但因为效益等原因,三个徒弟都没有掌握能独立完成羊皮褂制作的技术。提起自己现在的最大的心愿王伯发老人略有所思的说:“制作羊皮褂是我这一辈子做的最多的事也是我最爱做的事,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这门技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在王伯发身上有一种永不言放弃的执着。哪怕是再苦再难再清贫,他仍矢志不渝。如果没有这份坚守,就无法学成这门技艺,更谈不上将传承。我们期待并坚信这份坚守能够支撑王伯发把羌族羊皮褂制作这门技艺传承、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茂县强化科技支撑

本报讯(毛焕琼黄强)今年以来,茂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局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推动技术升级为核心,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为实现茂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

茂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