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调结构增活力 生态阿坝呼之欲出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8-11 00:43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文/图

7月27日,星期一,马尔康。阿坝州委开了个很特别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应邀在会上作了专题辅导报告,用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实例,揭示了阿坝州生态环境情况;从战略思维审视,论证了发展生态经济是阿坝的根本出路;从历史进程演绎,描绘了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的美好蓝图。

州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请来专家谈生态,这在阿坝州史无前例。透露的信息是,阿坝州将着眼历史经验和未来发展的科学定位,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

发展现状倒逼调结构转方式

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处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地段,是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阿坝州主要以森林工业带动经济,曾为国家建设贡献了1亿立方米的木材。但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枯竭,森工企业不得不转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阿坝州提出“没有木头吃水头,没有木头吃石头”的思路,开始发展水电业和高载能企业,陆续发展起一些消纳电能的企业,如铁合金厂、水泥厂、电解锰厂和化工厂等。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使这些水电和高载能企业遭受了重创。

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曾在州委一个重要会议上说,2009—2011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年重建期,阿坝州2876个规划重建项目共投入重建资金756.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1.1%,保持了高投入、高增长的发展态势。恢复重建结束后,全州投资率从2009年的321%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194%。可见,重建期间的强劲发展是投资拉动带来的恢复性、重建性增长。

重建结束以来的经济发展态势反映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水平比较低,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足仍然是阿坝的最大实际。这些问题倒逼阿坝必须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根本,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切实从依赖项目投资转移到加强产业培育和支撑,从注重国家投资过渡到激发市场活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调结构、强产业,转方式、增活力,重规划、惠民生”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生态经济是跨越发展必由之路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百度词条解释为,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全省竞相发展新格局”中,着力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促进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无疑是省委对阿坝州提出的使命任务和目标定位。

从阿坝发展生态经济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环境优良,农业、林业、畜牧业、水电、矿产、旅游、文化等生态资源富集,发展生态经济无疑是阿坝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阿坝州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阿坝州将立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生态资源富集的最大特点,突出绿色循环导向,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突出旅游支柱地位,加快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突出新能源取向,建设清洁能源生产体系;突出阿坝地域特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全力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

刘作明认为,阿坝州面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加速培育的双重任务。需突出绿色循环导向,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凸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特征,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循环工业体系,走好具有阿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和现代草原畜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培育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旅游品质的精品亮点,推动旅游业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文化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二次创业步伐;立足阿坝州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开发,拓展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向市场化、高品位、多层面方向发展,拉动消费结构上档升级,带动现代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创新发展。

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的生态阿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经济社会生态民生 四者效益兼顾

方向已明,前进的路途上不可大意。

如何处理好生态经济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在保持经济合理增速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四者兼顾?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阿坝州委、州政府对2014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了主动调整。2014年,阿坝州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安排为271亿元、增长12.2%,高于全国7.2%、全省9%的计划增速,低于阿坝州“十二五”规划28%的年均增速。

刘作明说,这种调整,不是保守消极、自我放松,而是在保持基本增速前提下的科学合理调整。是为了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腾出手来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阿坝州立足生态特色优势,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构筑生态经济增长极。首先,在一产方面,以发展有机特色农产品和现代草原畜牧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农牧业从规模数量扩张向特色效益转变,壮大“川藏高原”品牌,加强产销对接,提高农畜产品直销率。二产方面推进州工业园区“一园多点”建设,鼓励企业技改升级,提高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探索“飞地”园区等工业发展新路子、新模式,加快德阿产业园建设、促进成阿园区“强园扩区”;加快新型绿色循环工业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三产则着力“拓景扩容”,推进“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完善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发挥旅游带动社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的作用。

当年,阿坝州农牧业扩面提质。在高半山、高寒牧区新建改造产业基地9万亩,特色农产品产量达163.1万吨。培育近600家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农(牧)场,新增“三品一标”农畜产品38个、“川藏高原”区域品牌经营户和品牌营销窗口31个。粮食总产量16.5万吨,肉奶总产量19.5万吨。

工业也加快了转型。茂县鑫新能源尾气利用、兆迪水泥余热发电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循环工业发展迅速。德阿产业园区筹建、成阿工业园区扩区强园稳步推进。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2.7亿元。

2014年,全州接待游客287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7亿元人民币。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全州生态建设不断加强,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150元,增长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66元,增长15.8%。

在总结过去的同时,刘作明也谈到了阿坝州发展的软肋:发展不足,特别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仍然是阿坝州最突出的经济问题。

为此,阿坝州委、州政府提出:在提升发展质量上下更大决心、用更大力气,把发展质量体现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上,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同时要以效益为中心和先导,体现民生效益这个根本,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四者兼顾,真正实现经济增效、山川增绿、群众增收。

2015年,阿坝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锁定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并着重强调: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为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阿坝州将研究制定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实施规划,找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口。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下决心划定阿坝州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等生态保护与建设红线,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制度构建、投入机制、科技支撑等经验。

新闻推荐

茂县开展2016年科普宣传月活动

(张娅记者庄媛文/图)3月7日,茂县举行了2016年“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活动,县科知局、卫计委、教育局、防震减灾局等单位共同参与。活动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富农惠民”为主题,宣传防震减灾、种养殖...

茂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