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种植猕猴桃 穷山沟里孕育致富果
■赵述旭 余斌 记者 文田
四月,记者前往茂县土门乡新村采访,村民孙开平正在自家地里忙活,据孙开平介绍,今年,他要在去年试种“金果”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100亩,在产业转型上始终当好“带头人”。
孙开平口中所说的“金果”,是一种嫁接改良的猕猴桃新品种。
近年来,茂县土门乡以培育“一村一品”为契机,特别是通过土地流转,积极发展猕猴桃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土门新村率先在全县探索猕猴桃产业发展,自2011年试种以来,目前全村有种植户110余户,种植规模达700多亩,已挂果60余亩,亩产量达3000多斤。
典型引路 掀发展浪潮
春日里的土门新村,空气中咋暖还寒。猕猴桃基地里,春光明媚下,一株株猕猴桃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藤蔓枝叶葱茏蓊郁。
从经济薄弱村,到茂县“一村一品”示范村;从原先的穷山沟,变成现在的特产村,新村如何实现这一蜕变?乡党委副书记颜颇说,得益于观念转变,得益于致富带头人引领。
“新村发展猕猴桃,与猕猴桃种植大户孙开平是分不开的。”颜颇告诉记者。
“新村自然环境好,土地宽广平整,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具备发展猕猴桃种植的全部条件。”今年40岁的孙开平,率先看准了新村猕猴桃产业前景。2011年,他承包村里的150多亩流转土地,试种猕猴桃。3年过去了,果树陆续开花、挂果,去年,猕猴桃亩产量达到3000斤,卖到了10元一斤的销售价格,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看到孙开平种植猕猴桃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周围农户都把他作为致富的榜样,纷纷前来向他“取经”。热心肠的孙开平,手把手地指导农户种植猕猴桃,还帮他们推荐优良品种。
孙开平的成功种植,掀起了全村人种植猕猴桃热。在他的带动下,全村110余户村民都种上了猕猴桃,走上了发家致富路。截至目前,该乡已有两村规模种植猕猴桃并建立基地。
细化管理 促效益提升
村民孙开慧种了5亩猕猴桃,由于缺乏管理,前年很多果树、果实被晒伤,加之受高温干旱少雨天气的影响,猕猴桃死伤严重。孙开平跑上跑下忙着传授技术。
通过培训、实践后,孙开慧掌握了修枝、施肥、防治病虫害和疏花疏果等一系列丰产技术,如今,简单的猕猴桃问题她都能自行解决。
“种植猕猴桃不仅是‘细活\’还是‘技术活\’,要精心管理才能获得好收成。”孙开平告诉记者。
有了困难,就得解决,翻开孙开平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记录最多的就是猕猴桃“幼苗粗放管理、栽植的分散、苗木修剪嫁接、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突出问题。“猕猴桃有问题找孙开平”,在村里有这样一种共识。
由于种植户缺乏猕猴桃管护和种植技术,孙开平还积极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及时将种植户的心声、愿望向上级反映。“我们根据猕猴桃种植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定期举办针对性的培训班,不断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让猕猴桃新品种在土门生根、开花、结果。”茂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
“说真的,种猕猴桃比种庄稼划算得多,身边还有‘土\’专家技术指导,今年,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孙开慧爽朗地笑着说。
创新经营 谋快奔小康
“这里试种着6余分的金果猕猴桃,去年,仅此一项收入就有6万余元。”在该村道祖庙组基地旁,颜颇告诉记者,孙国章把这块6分地看作是他的招财地、样板地,看着半人多高,长势喜人的金果猕猴桃,记者不由得感叹到,用心呵护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多亏了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除了给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无公害农药、化肥外,还早早地与客商签下订单,解决了农民最头疼的销路问题。”种植户孙国章说。
“农户通过合作社将闲置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还可到果园打工挣现钱,效益远远高于种蔬菜的收入,实现了农户与合作社双赢。”孙开平告诉记者。
如今,新村的猕猴桃产业已逐渐转变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乡党委、政府也下定决心要在全乡推广这种新模式,并依托国家相关专项项目资金,对符合种植条件、达到技术规范标准、成活率达到95%的种植户,由县民政和扶贫移民局给予每亩最高2950元的补助资金扶持全乡猕猴桃产业发展。
当记者问及规模化扩大后的打算时,孙开平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在对各猕猴桃种植乡镇继续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的同时,将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猕猴桃进行精深加工,比如制作猕猴桃酒、猕猴桃果汁、果脯、果籽饼干、果糕等,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之真正做大做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新闻推荐
汛期来临,为有效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减轻灾害损失。近日,由茂县红十字会、茂县回龙乡联合举办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在回龙乡龙坪村举行。黄强摄...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