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用脚步丈量这里的山水 ——记“中国野生生物卫士”余家华

阿坝日报 2015-01-20 14:34 大字

■实习记者 天杰 杨骁 

记者 杨刚 袁娜

数九寒天,九顶山上滴水成冰。1月10日下午2点,在凤仪镇茶山村,记者见到了刚刚巡山归来的余家华正在家里吃午饭。“现在其他地方的猎人都听说我们九顶山还有很多珍贵的动物,盗猎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现在巡山就要更频繁一点。”

从1995年开始巡山,到如今拥有100多个自发加入协会的会员,一次次枯燥坚信的巡山之旅,一回回惊心动魄的反盗猎行为,正是因为有了余家华和野生动植物民间协会这样一个组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的坚守,才有了九顶山的美丽存在。当记者问他:“近20年的坚持,这么辛苦,冒着生命危险干这工作,值得吗?”他的回答铿锵有力:“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

“为了给后人留点东西,我们必须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余家华出生在美丽的九顶山茶山村,这里曾经生存着大熊猫、林麝、羚牛、斑羚等多种珍稀动物。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九顶山狩猎,到九十年代初,金钱豹、云豹、青麂等物种在当地完全绝迹。

在一次捕猎途中,余家华亲眼目睹了一批猎人为了追赶野物,放火烧林,逼迫野生动物逃出树林,然后对其进行残酷的集体捕杀。“当时一声声巨大的枪响,听到这些动物像在哭一样,我感觉心比刀子在割还难受。”

后来又有一次,余家华和他的弟弟在山里转悠,走了整整一天,没有看到任何一个野生动物。“当时哥就给我说,必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东西,再也不能打猎了。”弟弟告诉记者。余家华决定不仅要反盗猎活动,还要在山里补种树苗,决不能让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在自己的眼皮下绝种。

1995年,当地第一个由余家华祖孙三代为成员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民间协会成立了。从此不断有亲戚、朋友开始加入到协会中来,开启了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之路。

没日没夜地巡山、夏天暴雨泥石流、冬天雪崩坍塌……面对困难和挑战,余家华和他的协会从不退却。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协会会员的第一次巡山,山路坍塌损毁得无处下脚,余震不断,伴随着沙石不断滚落。“我们当时身上背了米、棉被,一边要修路,一边还要巡山。”虽然条件恶劣,但是乐观的成员们相互鼓励,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19载春秋,年巡3000多公里,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就在巡山中匆匆而过。

“我们协会需要帮助,但野生动物更需要帮助”

在余家华家,四周墙壁贴的都是飞禽走兽的图片与名称。“森林是个宝,蓄水防洪最重要”、“野生动物,只可远观;拒绝野味,你我平安”……一幅幅浅显易懂的画报、一句句深入人心的口号,与其说这是一个农家的客厅,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乡间课堂。在屋外的墙角下,一大堆捕捉野生动物的钢绳、钢圈、铁夹,还有一些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凶器”。“这些都是我们巡山时发现的,我估计起码还有很多捕猎套还没被发现。”

余家华最珍爱的是一本发黄的巡山日记,这是由他自己口述,家人和协会成员帮他记录下来的,它记录着荒野巡山的点点滴滴。巡山之路的艰辛和枯燥、面对盗猎者的痛心和无奈、收缴和拆除的捕猎套的松一口气,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关心。这一本小小的记事本上,不仅是余家华自身的心路历程,更是一群山里的汉子们对家乡无悔的守望。

余家华是个言语不多的人,平时没事的时候,他喜欢翻翻相机里在山上拍的照片,看着哪些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他的眼睛分外明亮。“就是长辈们这样的坚持打动了我,我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前来与余家华商量下一次巡山事宜的侄子余友强对记者说。

自2011年以来,余家华及协会成员卖牦牛16余万元用于九顶山野生动物保护。“我们协会需要大家的帮助,但野生动物更需要我们的帮助”,简单而质朴的语言是发自余家华内心的肺腑之言。早在2004年,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就已经在茂县民政局正式注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最平凡的伟大,用铁肩担道的侠骨柔情诠释着作为人类的担当。

心语心愿:19年的坚持,收获了掌声和赞许,收获了喜悦和自豪,但巡山路途遥远、条件艰苦以及经费的紧缺等现实问题仍然摆在眼前。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对所有的队员们寄予祝福。

新闻推荐

茂县:喜庆祥和年味浓

■张娅何清海毛焕琼大红的灯笼、喜庆的春联、吉祥的年画……羌山大地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忙碌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品味着迎接新年的快乐。备年货盼团圆“如今这日子是越过越幸福了,今年我家...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