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震中饭店”是一块品牌 再难也要坚持做下去 ——再访“映秀好人”杨云青

阿坝日报 2014-05-13 14:59 大字

编者按:

六年前,“5·12”是一个痛彻全中国的符号;六年后,“5·12”是一个见证中国力量的符号。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六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昔日的重灾区汶川、茂县,溯岷江河而行,河谷两岸矗立起一座又一座新城,建起一个又一个园区,亮出一个又一个精品旅游景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年过去,灾区已涅槃重生,在地震中曾经牵挂的人和事,如今如何?带着大家的牵挂,记者再次来到这里……

■伍排勇 记者 杨刚 郭子琦

背景介绍: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带走了杨云青的妻子,兄妹4家共有10人遇难,200余万家产更是在地震中损失殆尽。地震发生后,杨云青和儿子从映秀电厂借来吊车,并没急于抢救自家财产,而是前往映秀小学,配合消防官兵营救,9天救出12人,被誉为“映秀好人”。

老杨的“震中饭店”诞生于“5·12”救灾之中,是映秀最早的饭店,也是媒体报道最多的饭店,被称为“映秀好人”的杨云青赋予了饭店更多的魄力色彩。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就餐,都是缘于对“好人”的敬仰。

五月的映秀镇,绿意盎然,生气勃勃。渔子溪河畔和风习习,吹来阵阵凉意,六年前的5月12日,映秀——悲怆彻骨的一个名字,借助自然之力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六个年头,记者再次来到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去感受当地群众灾后重建六年来的幸福新生活,去探访那些昔日的感动……

映月路57号是“震中饭店”老板杨云青和儿子杨和健新选择的地址。时近傍晚,饭店里飘来阵阵菜香。听说记者今天要来采访,年过六旬的杨大爷特意从都江堰驾着自己的小轿车带着孙儿回到了“震中饭店”。

“谢谢你们还一直关心着我们!”见到记者,精神十足的老杨露出了开心而真诚的微笑。“位于河边的‘震中饭店\’正在整修,我们就搬到了娃娃的这栋房子里,继续开饭店,现在这儿里里外外,楼上楼下摆个二十多桌,没问题。”记者还没来得急问,老杨便打开了“话匣子”先来了个自我介绍。

从和记者的交谈中,老杨道出了自己的愿景,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映秀镇建设得越来越漂亮了,希望政府在增加一些景观、景点旅游营销上多下功夫,让来映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拉动当地的餐饮服务行业,为当地的百姓增加收入。老杨告诉记者:“震中饭店是一块品牌,不少爱心人士都是冲着它来的,就是再难,我也要坚持做下去,相信饭店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在“震中饭店”的经营上,老杨渐渐“卸任”。他告诉记者,现在几乎都是由儿子在打理,自己更多地从事着爱心志愿服务。这个成立于2012年的爱心接力传播团队已发展了会员200多人,以帮助一些残疾儿童、困难学生和福利院的老人为主。“我们团队每年要开展很多活动,只要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儿童,我们都会尽力帮助。”谈话间,老杨还拿出了手机,翻开记录,给记者展示他和团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就在翻看手机的同时,叮铃一声,老杨的微信又有了一条回复:“老杨,星期天的活动我会准时参加。”眼前的一幕让记者对老杨刮目相看,老杨变得非常“时尚”,居然会耍微信。老杨说两年前在爱心志愿团队成立之初,为了方便召集大家,就建立微信圈,哪里有活动在微信上一发,团队的成员都会积极参与。今年5月12日,志愿服务队准备为中滩堡村70岁以上老人们开展服务活动。“与老人们聊聊天,给他们理发、按摩一下身体,跟大家谈一下心,以这样的形式来纪念地震六周年最有意义。”在老杨的笔记上14位中滩堡村的老人被列在志愿服务的对象里,老杨原本打算在5月12日举行的活动,也提前在星期天举行了。

爱心的传递让老杨找到了人生的又一个目标,老杨说,等河边自己的房子整修完毕,自己还是要做点事情。“我正在向政府申请,如果允许的话,我打算将门前的平台利用起来,建个垂钓台,为当地的群众和游客提供一个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地方。”老杨朝着自己既定的人生规划一步步前行。

新闻推荐

茂县举办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本报讯(黄强黎文彬)为进一步加强汛期来临之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防在建项目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5月21日,茂县举办了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培训会上,来自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和州气象局专家...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