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前南新镇春风劲吹万象新 ——茂县南新镇党建提升工程走笔
沿九寨旅游环线越过汶川境内便到了茂县南新镇地界。岷江对岸,一座美丽和谐的羌寨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甜樱桃、枇耙、桃李、苹果、核桃环抱着秀丽的村庄,每家每户的楼顶上飘扬着鲜艳的国旗。小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不时在寨子中的水泥路上穿行,八方游客徜徉在美妙的山水之间,或摘果、或拍照。村中的演艺广场不时响起悦耳的羌笛。羌族阿妈、大嫂把羌绣、水果、野山菌摆在家门口供游客选购。山坡上巍峨的羌碉下几面巨大的羊皮鼓不时为人拍响,声震山谷。村头一个硕大的石头上,“幸福牟托”四个红色大字吸引眼球,而大幅广告牌上两行大字更是引人瞩目:“牟托,一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就是茂县南新镇的牟托村,阿坝州小康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在牟托村演艺广场上方的土楼里,村民杨维福正在忙活,他家里总共4口人,在经营农家乐,卖水果、土特产。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生意好做得很,旅游旺季时每天有上千人游客到村里参观民风民俗、土楼、羌碉、看表演,品尝羌族农家饭,我们的水果、药材、土特产在家门口就可以卖,周围的乡亲也有人到我们村上卖土特产的。镇上、村上经常给我们开会、办各种培训班,村民们都诚信经营,没有一个欺哄游客的”。
当记者问起杨维富去年收入有多少时,他悄悄地给记者竖起1根指头,我们猜应当在10万元以上。据了解,今年牟托村的人均收入早已突破了1万元。
近年来,南新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充分结合地处九寨沟旅游环线的地理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住灾后重建、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强乡兴村战略、藏羌城乡党旗红党建提升工程等机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经济发展高位求进。大力培育水果、蔬菜、旅游等支柱产业,引进发展工业,奋力加快奔小康步伐。
去年以来,南新镇党委、政府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积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结合全镇种植现状,围绕秋季果树管理、田间管理要点,及时召开了农技管理现场会,为农业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南新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果农增收为目的,积极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结合南新镇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苹果修剪方法,于去年在安乡村实施了苹果低产园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运用新技术对低产老树进行提质增效,通过改造,果实无论果形、色泽、口感、大小基本达到上成水平,实现优果率90%以上,达到平均每株产量200斤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将此项技术进行推广,使更多的果农受益,去年,南新镇召集白水、别立、安乡、文镇等村的苹果种植户100余人在安乡村苹果示范园举办了低效果园提质增效技术推广现场会。邀请四川省农科园园艺所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如何增施有机肥、改过去的清耕为果园生草覆盖的要求,提干、落头、开心、控冠的树形改造修剪技巧,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何加强腐烂病防治及花果管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现场示范讲解,并对果农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耐心交流指导。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低效果园提质增效技术是老百姓学了易懂,懂了能用,用了能富的法宝。
南新镇是茂县的南大门,幅员面积364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7855人,下辖10个村35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居住地。全镇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发展形态良好,是茂县主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辖区内有风光奇秀的九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级景区牟托羌寨,有较强的旅游发展潜力。
关键词:调结构,建机制,突出基层组织和政权效能建设。围绕“强组织、增活力”这一目标,于2012年完成了镇机关“六办三中心”、村“三组三队两会两站”机构搭建,优化了镇村两级机构。在对运行效果进行调研评估后,在镇一级建立了以镇纪委负责、在村一级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负责的联席会议制度,旨在针对需要在各机构间配合完成的事项进行协调组织,使各机构既分工明确又能形成合力。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的完善,镇村各机构在今年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在镇机关,机构运转更加高效有序。例如涉农机构不仅锻炼出了一支专业较强队伍,在全村农业结构调整中也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新品种茵红李已经建成100亩的示范基地,针对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在苹果改良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高山红富士高效栽培技术试验已取得成功,在安乡村进行群众自愿性推广的同时,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农业办科技特派员技术参与的形式建设完成了近60亩的推广基地;牟托景区群众涉旅销售市场整顿工作中,牟托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联户组、新农村促进会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目前,全村群众涉旅摊位基本做到了集中摆放规范销售。“7·4”和“7·10”暴雨灾害中,全镇党员干部、民兵应急分队、党员服务队、群众志愿者近1000人(次)义务参与了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这股强大力量的支持使南新镇在灾后半月内就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各行政村在推进工作前上报“报告单”,镇党委、政府下发工作“建议卡”,并使各村推进情况下达“通报卡”、“督办卡”,加强日常督查督办,由村民委员会通过村支部与镇党委、政府对接工作,形成了合力,基本消除了村支部与村委会在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内事务两张皮的情况。加强了后备干部培育,全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60名。以“远程教育进农家”为载体,在用好、用活县委“手机党校”、“家庭党校”、“流动党校”三个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夜校”,利用南新镇综合文化中心建立了党员教育网络平台、开设了南新镇党员教育手机信息平台。实施了“三向培养”计划,坚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既是党员又是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不断提升党员“双带”能力,向优化村级组织储备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去年以来,经过考察审核已将36名党员群众纳入培养计划,其中6名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10名党员在发展特色种植业方面小有成就。
关键词:畅渠道,抓自治,突出社会和谐稳定。针对部分村组存在的征赔拆迁、村企矛盾、邻里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坚持从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加大下访力度。推行“一联三访”机制,对民情实行台账式管理。组织乡镇干部每周集中2—3天时间深入村组、进入农家,走访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一户群众,对影响镇村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并做好“一联三访”台账。根据排查结果,对易处理事项及时处理;对难度较大,较复杂事项分别汇入“四大行动台账”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处理,做到增加一个,录入一个,处理一个,销号一个。该机制推行后,仅去年以来,全镇共收集群众诉求56个,解决39个;排查矛盾纠纷65起,化解59起;排查安全隐患15处,治理14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结合农村实际,把相邻位置的每10户划分为一个单元格,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每个单元格中推选一名威望高且具有一定调处能力的人作为“联户长”,主要负责责任区内一般性矛盾纠纷调处,宣传各项政策法律法规,收集各种社情民意,组织开展群防群治活动等工作。
关键词:建平台,重评价,突出党群素质提升。在实施的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素质教育“三项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农村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从党员这一党组织基本要素入手,重点针对党性、作风、爱民、感恩、致富能力5个方面提升党员队伍水平。同时,抓好实践教育,以“三向培养”为抓手,以在南新镇特色水果试验园建立的茂县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为主要平台,着重从致富增收、困难帮扶两个方面提高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规范党员先锋行为管理,对党员先锋示范岗实行一季度一评选,一季度一公示,促进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为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取得实效,建立了农村党员队伍素质评价体系。为每一名农村党员建立素质档案,全面反应党员基本信息,对党员的党性修养、诚实守信、生活作风、大局意识和增收致富能力、公益事业参与情况等进行跟踪写实和评价。跟踪写实和评价情况由支部大会每季度一评议,一公开,促进党员素质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作有效的探索。以“远程教育进农家”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法制、感恩、爱国、文化素质教育和争做“示范户”、争当“五好家庭”,树文明新风、树社会正气活动,引导和激励党员群众争做党员先锋示范户、文明卫生示范户、经济发展示范户、争当“五好家庭”,树文明新风、树社会正气,积极营造邻里友好、和谐团结,风清正气的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惠民生,聚民心,突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大力实施“党建提升工程、三直通工程、‘三百\’示范工程、扶贫解困工程”四项惠民工程,以惠民生聚民心的群众路线生动实践,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坚持把惠民利民、改善条件、为民解忧作为镇村组织转化提升的出发点,结合州、县民生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镇村两级道路、饮水、医疗、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为农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存环境。搭建为民服务直通车,成立南新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各村建立农村便民服务站,实行涉农窗口集中办公,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向农户发放事务咨询、代办为主要目的地便民服务卡,形成了镇便民中心、村便民服务站、事务代办三结合的便民服务无缝对接。深化“挂包帮”活动,以支部为单位与省、州、县联系单位开展对号服务,尤其注重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同时开展党内帮扶,先富党员与贫困党员进行结对帮扶,以“输血+造血”方式,为农村贫弱群体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送项目,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切实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脱贫致富。结合“万名干部送温暖”和“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工作,建立三包、三联制度,建立民情跟踪台账,目标督查办随时督查回访是否按时办结、效果是否满意,实行问责并督导整改落实。
为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形式,取得实效,今年南新镇还实施了“三带三联三问”群众工作法,以进一步拓展“一联三访”制度和“一单三卡”督导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公信度。机关带基层、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以致上而下的带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形成干部、党员、群众三方合力,共同促进繁荣和谐,增进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联村、联户、联访,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一户困难群众、一个老上访户,在谋发展思路,开展扶贫解困、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干群、党群关系的问题,实现一方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问事、问人、问责,加强重点工作述职、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工作监督,形成易操作、显成效的工作督导模式。
关键词:调结构、促增收,突出五大产业发展抓手。去年全镇特色农产业按各村优势、地理气候条件,规划了脆红李、茵红李、高山红富士、枇杷、无公害蔬菜五大农业经济发展区,形成了“一镇五品”的产业新格局。重点针对在镇辖区投资旅游业开发的大子岭公司和万豪公司,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建立了项目建设党委政府、村“两委”会、群众代表参与对接协调机制,确保了影响发展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介入迅速处理,使九鼎山和牟托村旅游发展能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轨道。通过鼓励引导,政策扶持,深入挖掘等方法,把能够调动利用的民间资金特别是辖区内闲散资金向乡村旅游、特色农产业和规模化养殖业流动。今年,新增以辖区内民间资金投资为主的乡村旅游服务实体8个,高山红富士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1个,规模化养殖场2个。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为重点规划争取一些符合国家政策、适合州、县项目,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做大做强产业。今年,全镇除三个幸福美丽家园项目建设外,完成了白水村安置小区道路硬化项目,茵红李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别立村村道硬化项目在年内实施,硬化后将大大改善别立村群众通行条件,解决制约别立村农产品外销瓶颈,促进别立村3000亩闲置耕地开发,可望在打造罗山村后第二个高半山村寨农业经济典范村。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生产力来抓,着力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整治服务创业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和服务环境、宽松透明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和社会环境,为企业投资生产、农村个体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撑。下一步,南新镇将着重在文化建设、产业调整力度、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推进各项工作长足发展。
·杨柏辉 记者 毛宗旭·
新闻推荐
本报讯(毛焕琼)近日,笔者从茂县农业局获悉,为支持农民春耕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茂县粮食直补资金759614.17元已全部通过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今年,茂县粮食直补的补...
茂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