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带动群众增收——马尔康市蒲市口村发展集体经济小记

阿坝日报 2020-06-30 08:50 大字

■向莉 记者银琪

“查旺叔,重点看下前几天打过药的鸡进食情况,再观察一下粪便颜色是否正常。”“这几天晚上都在下雨,温度较低,圈舍的温度要控制在20摄氏度。”……

6月25日,记者见到马尔康市脚木足乡蒲市口村第一书记杜良涛时,他正在村里的跑山鸡养殖场和管理员查旺大叔查看鸡的进食和生长情况。

说起养殖技术和管理要求,由马尔康市委组织部派驻的第一书记杜良涛俨然一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样子,看到他戴上蜂帽、手套熟练地打理蜂箱,更是让人心生佩服。

这还得从他发展村里的集体经济——生态养殖场说起。

谋定产业

誓破制约增收困局

2018年7月,杜良涛被派驻到蒲市口村时该村已整村脱贫。虽然脱了贫,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生态奖补、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政策性收入,要拔尽“穷根”,村集体自身还得有“造血”功能才行,发展适合村情的产业,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蒲市口村虽然平均海拔3000米,但境内青山隐隐、层林叠翠,生态环境良好,杜良涛思索着为什么不发展生态养殖业呢?这又得提及该村发展生态养殖业的另一个故事。

早在2016年,蒲市口村就整治出7亩河滩地,建成了集体经济项目生态羊养殖场,圈舍占地600平方米,养了161只羊。2017年,山洪泥石流冲毁了圈舍,损失了几十头山羊,加上养殖、管理技术不到位,当年亏损10多万元。“作为合作社股东,村民年底没分到红,发展信心严重受挫。”杜良涛说。

一时间,村里的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陷入困局。

看着乡亲们整治出来的河滩地和闲置的养殖场,杜良涛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得破解这个困局,让乡亲们在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中得实惠,增强发展信心和底气。

稳步推进

集体经济终显雏形

决心已下,杜良涛和驻村工作队便着手养殖项目的确定。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小步快跑”方能行稳至远,因地制宜、多种养殖、适度规模是杜良涛选项目的思路,他决定优选2至3个项目实施。

2019年,杜良涛同驻村工作队、派驻农业专家商讨论证后,通过村民大会同意,首先确定与马尔康市梭磨乡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对,引进猪崽和生态养殖技术。该项目当年底就获得了收益,首批出栏63头藏香猪,成都爱心企业和马尔康机关单位以消费扶贫的模式订购一空,共卖了16万元,纯利润近5万元,合作社拿出50%的利润给村民分红,户均分红300多元。

在藏香猪养殖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杜良涛和另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自掏2000元,从该乡帕尔巴村阿坝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了两箱蜜蜂和工具,尝试养殖中蜂。

“当时就想自己先发展起来,掌握养殖和管理技术,即使不成功也不会给村里造成损失。”汲取之前养羊因缺乏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亏损的教训,项目推进他们始终以“稳”字当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蜂养殖试验成功,杜良涛成了名副其实的养蜂专业户。今年,在市委组织部和省内对口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该村筹集资金39200元购入了49箱阿坝中蜂入驻养殖场,杜良涛主动当起了中蜂养殖技术指导员。

4月下旬,蒲市口村跑山鸡养殖项目引进了1000只鸡苗,在养殖场进行养殖。然而,鸡苗进驻养殖场第三天就出现了死亡现象,这可急坏了杜良涛。他第一时间与供货服务商联系,通过视频诊断找到鸡苗死亡的原因——球虫病,专家指出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圈舍的消毒和粪便清理没有达到要求。

在专家的指导下,杜良涛带领养殖场管理人员给鸡苗打疫苗,加强圈舍消毒,做好粪便清理,全面加强养殖场管理工作,跑山鸡项目顺利推进。如今,剩下的850多只鸡长势良好。杜良涛经常到养殖场与管理员一起劳动,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们科学养殖、规范养殖。

如今,在杜良涛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蒲市口村集体经济和生态养殖产业初见雏形,破解了产业发展困局,增强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新闻推荐

向英雄致敬 全州掀起向阿真能周同志学习热潮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阿真能周,红原县森林公安局刷经寺派出所原所长。扎根高原、植根基层11年,他始终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护...

马尔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尔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