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强势崛起马尔康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近日,马尔康市制定《马尔康市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力争到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为马尔康市宣传文化系统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名城”描绘了蓝图。
马尔康市是嘉绒锅庄故乡、嘉绒唐卡之乡,享有高原康养之城的美誉。全市文化元素富集,嘉绒刺绣、编织、绘画、藏式银饰制作等传统工艺深受群众喜爱,四土锅庄、哈玛——战神舞等传统舞蹈更是走出四川,走向国际。近年来,一批全域旅游的文化载体凭借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集体焕发活力。如今,集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国家级AAAA级景区——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被誉为“东方比萨斜塔”的松岗直波碉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莫斯都岩画等景点,为该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与此同时,马尔康市文化事业不断提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马尔康市锅庄文化旅游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尕南藏戏、《吾热桑桑》等一批原创声乐文艺精品市场反响热烈;26处国家、省、州、市文保单位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开发;全市培育、保护24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行政村文化室建设均达到“六有”标准,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100%。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场所免费开放不断深化,馆内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外借室均实现对外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市域内的市公共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市、镇(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传统手工作坊向产业化、品牌化过渡,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据马尔康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马尔康市将抓好六大行动,推动非遗传习所、非遗体验馆等20个文化项目精准落地建设,做强文化事业、做大文化市场蛋糕。一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及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相融合;规划和培育集聚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强、管理规范,形成有较大产出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二是加强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完善非遗数据库,建立《马尔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马尔康市非物质非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信息库》;把非遗文化保护作为发展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探索“项目——传承人——基地”三位一体的非遗传承模式,引导传承人建立唐卡、藏香、藏绣藏织、银饰等传习所。三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监管及利用,建设马尔康嘉绒藏族文化博物馆,征集马尔康的民风民俗、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等,并通过保管、陈列等形式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四是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特色演艺娱乐品牌,继续打好“马尔康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节庆品牌,并丰富节庆活动的内容;借助马尔康民间传统节日中较有影响力的看花节和转山会为平台,把看花节打造成规模大、看点多的特色文化活动;转山会结合昌列圣山、大藏寺庙等景点,推出“圆满之旅”“生肖之旅”等体验内容;梳理现有的藏香、石刻、银器、铜器、绣品、织品和法器等手工艺品,引导民间艺人和文化企业开发具有嘉绒藏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产业化;培育嘉绒文化艺术团;编撰《马尔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尔康市文物保护单位画册》;鼓励和引导老百姓建外观传统,功能现代的嘉绒民居,在色彩上进行统一,使民居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搭建平台,加强文化与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利用好援建省市浙江省和崇州市这两家平台资源,建立推介场馆,把马尔康市的传统文化、文创产品、旅游资源进行长期宣传推介。六是整合协会资源,开启文化研究新篇章,整合现有各类文化研究会和协会的资源力量,着重研究马尔康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成立协会抓传承,政府指导唐卡画师依法成立唐卡协会,鼓励协会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展示展演和学术交流活动,政府引导鼓励唐卡协会每年至少办一次成果展示。·周德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园洁)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11月26日,由州委宣传部、州精神...
马尔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尔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