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论道 坐谈熊猫 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在京举行
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在京举行 22日,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听阿来分享扫二维码
作为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的系列配套活动之一,8月22日下午,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胡锦矗,著名作家阿来,诗人、著名自然文学作家徐刚,大熊猫文化研究专家谭楷,大熊猫文化学者孙前等五位重量级嘉宾来到国家图书馆,与读者分享自己与大熊猫的情缘、大熊猫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等。
阿来与胡锦矗
以熊猫为交点,在川西高原数次“邂逅”
“我第一次关注到大熊猫,是在卧龙保护基地建立以后。”作家阿来首先讲起了一段往事:“从马尔康到成都,出差的路上,总是要经过卧龙。我曾多次走进卧龙的游客中心,那里摆放着许多科普类书籍。今天胡锦矗老师提到的几本书,我几乎都曾在这里看到过。”
四川以西,卧龙之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大熊猫研究保护发源地。在这里,胡锦矗作为中国“熊猫教父”,带领几代科研人员四处奔波,奠定了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的坚实基础。在他们行走在山巅原野时,尚年轻的阿来,一次次从山脚下经过,以书为媒,接受着自己最初的“自然教育”。
大熊猫为何如此特殊?在阿来看来,有着双重的哲学意义。“熊猫的黑白,就像是太极。而熊猫的极可爱,以及濒危的极可怜,又形成了震动人心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富有戏剧性,冥冥中又应和着四川这片土地的精神气质,“在冲突中寻找平衡,以丰富广袤的环境和资源容纳冲突,这就是四川千百年来的魅力之一。”
书写熊猫38年
一个作家眼中的大熊猫:可爱、慈祥、伟大
作为中英文版《大熊猫》执行主编,谭楷专注撰写大熊猫和人的故事38年,著有《孤独的跟踪人》《我是大熊猫》《大震在熊猫之乡》等文学与科普作品。在他的写作生涯里,一直有人重复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大熊猫?
分享会上,谭楷说,“这是来自于两种世界上最吸引人的目光。”谭楷曾经跟随胡锦矗以及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一起到成都动物园搜集采访素材,适逢大熊猫美美生产。谭楷发现夏勒博士进入熊猫产房之后,数个小时不肯挪开目光,眼神中充满了专注。
随后谭楷发现,大熊猫母亲的生产是一件十分伟大之事。万一幼崽不小心掉地上了,轻轻叫唤,即便熊猫妈妈再累,也会睁开疲惫的双眼,“那种眼神见过你就不会忘。”
阐释“大熊猫文化”内涵
学者孙前讲述熊猫文化的前世今生
出席分享会的著名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孙前,曾经还有另一个身份——雅安市前副市长。
四川雅安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这座城市保持着一项世界之最——海拔高低差距最大的城市。基础海拔500米,最高处的贡嘎山7556米,海拔差7000米。在孙前看来,这样的地形和生态环境,与大熊猫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有着密切关系。
从海螺沟到邓池沟,孙前不仅是旅游策划专家,更是国内著名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一部《大熊猫文化笔记》囊括了研究大熊猫文化的方方面面,重走发现大熊猫神父的足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大熊猫文化品牌、围绕大熊猫文化的国际交流,每一个兼具深度与趣味话题的背后都是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大熊猫文化笔记》显示出孙前对大熊猫文化追根溯源的努力,这本书不仅在详细地叙述大熊猫,视野还触及大熊猫栖息地秦岭山脉、邛崃山脉,100多年大熊猫的繁衍生息,还有400多张珍贵照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雪 陈羽啸 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影 柴枫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望)7月23日,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志愿支教团队来到马尔康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支教团队由对外经贸...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