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菜”乡镇“下单”部门“下厨”群众“点评” ——马尔康市“点餐式”教学促进夜校提档升级
■邓小红 泽尔登 记者 巴丹
今年以来,马尔康市以农民夜校“三级示范联创”为契机,在“村村建校”的基础上,采取精准举措,进一步规范夜校提档升级和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推动全域提档、全面升级。
精准选课
按照夜校“八有”标准,马尔康市进一步完善规范教学场地、丰富教学设备,科学修订完善学习、培训、管理等制度,建立历史文化、医疗卫生、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就业技能、法律知识、党性教育等门类的“农牧民夜校授课师资库”。
在选择课程过程中,采取群众“点菜”、乡镇“下单”,部门“下厨”、群众“点评”方式,把“点餐式”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夜校校长主动深入群众了解需求,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与乡镇对接,科学制定授课计划。“5+1”帮扶力量、帮扶单位等师资力量紧密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实用技术课程讲解完成后,群众以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和现场表达学后感的方式对教学进行整体评价。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已填写教学评价表6615份,好评率达96.7%。
精准教学
为打破“一刀切”、“一锅煮”现象,该市根据农牧民学历、掌握技能、年龄结构、务工情况,把教学对象精准分为农村党员、老人小孩、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四类,结合不同类型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个性化设定授课内容。编印《农牧民工作手册》,每期授课组织学员签到,填写学习及讨论情况,痕迹化管理夜校日常教学工作。
在教学内容上精准设计。结合“四好村”建设,联合农工办、妇联、团委等部门开设惠民惠农政策解读、道德讲堂、法律普及、新风培育等课程;结合“村企联姻”,联合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等,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设蔬菜种植、青脆李、花椒、赤芍、中蜂养殖、肉牛养殖等课程;结合返乡创业,联合就业局、工会等开展厨师、摩托车维修、电工焊工、藏织藏绣等课程;结合“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奋进”活动,联合文体部门,开设锅庄、舞狮、演讲等特色文体课程。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分组教学、坝坝学、送学上门、结对帮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通过田间辅导、现场演示观摩、实践操作、实地体验等方式开展种养殖技能现场教学。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数字电视、微信群、QQ群,开展网络教学,直接把学习内容送到农牧民手中。精准灵活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牧民个性化学习和外出务工农民学习需要。
精准管理
为有效管理好夜校,鼓励更多农牧民上夜校,该市制定《马尔康市夜校学习积分管理办法》,实行百分制,基础分以参加课程集中学习为主,每参学一次积1分,对参学带头好、学用转化好的学员给予奖励分,分别为2分、2分、4分。无故缺席、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重授课教师、扰乱教学秩序的,会被扣减积分,每项2分。
每次集中学习结束后,综合授课老师、校长意见评定学习分值,每半年公示学员积分。学员个人积分作为评选农牧民夜校“优秀学员”“学用标兵”的主要依据,作为党员发展、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依据;家庭成员学习积分作为“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的重要依据,学习积分与就业推荐、创业扶持等挂钩,合作公司将学习积分与优先用工、增加薪酬、岗位培训等挂钩。
马尔康市党员教育办公室主任魏颖佳告诉记者:“在对全市夜校阵地建设、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办法上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后,夜校提档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培训更加精准、效果更加有效,夜校真正成为了农牧民群众获取知识的殿堂、文娱活动的舞台。”
新闻推荐
十二届州政府召开第三次全体会暨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 杨克宁主持
本报讯(记者叶其军唐俊锋)7月24日,十二届州人民政府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暨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总结上半年政府工作,...
马尔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尔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