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籍游客不慎坠崖三位青年勇伸援手

阿坝日报 2018-07-06 08:33 大字

■记者 王望 时群

7月3日晚,马尔康市卓克基片区普降大雨,达到近两年之最。在卓小路(省道210卓克基到小金段)卓克基土司官寨上行近1公里处发生泥石流灾害,道路被泥石流阻断,一名上海籍游客不慎坠崖。阿坝州三位青年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在雨夜中救出坠崖游客。

这一晚,让遇险上海籍自驾游刘姓游客终身难忘,也让他终生铭记住了不慎遇险后,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救他的三位阿坝青年。

当晚,上海籍自驾游刘姓游客和自己的六个朋友,分驾两辆车从四姑娘山到马尔康。当行驶到马尔康市卓克基镇纳足沟时,因大雨造成的泥石流灾害阻断了通行道路,刘姓游客考虑到安全因素,便下车指挥同行车辆向小金方向倒车(被中断的路段在闻讯赶到的公路部门的奋力抢修下,很快恢复了通行,没有出现进一步险情),却在指挥倒车的时候,不慎一脚踏空,猛然一声惊叫,随即掉进15米左右高的悬崖之下,生死未卜。而此时,道路中断后堆积的泥石,还在不断涌向崖下。刘姓游客的朋友们因为对环境完全陌生,除了慌作一团,大声呼救之外,对崖下的同伴手足无措。

然而,这一刻,对于不幸掉落山崖的刘姓游客来说,并不知有三位刚好驾车行至此段的阿坝州青年,在听到游客的呼救声后,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正迅速朝着坠崖地点赶过来救助他,他们依靠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向漆黑的崖下爬去……

急急的雨声,陡峭的崖壁,滑动的土坡,锋利的石头……他们步履艰难、相互照应着滑下山崖,终于,在崖底听到了坠崖游客断断续续的呻吟之声……当三位热心的救助者找到惊恐受伤的刘姓游客时, 他捂着胸口,用微弱的声音连声道谢。

在简单询问了刘姓游客的伤情后,三人又合力将他一寸一尺地抬到了安全地带,避免了由于泥石滚落再次砸伤他的危险。而后,匆匆赶来的马尔康交警立即将伤员送到了州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记者是在州人民医院的急诊室偶遇到的被救者和施救者。经询问得知,当时救人的三个青年中,一个在人被救上来之后就悄悄离开了,另外两个救人的青年继续跟警车一道,将伤者送到了州人民医院。他们是马尔康中学的人民教师,一位叫罗飞,一位叫杜晓军。他们俩都是党员,也都是选派小金的驻村工作者。

在州医院急诊科,当记者问到他们那么黑的天,那么急的雨,还有让人不寒而栗的泥石流,你们下去的时候,就不害怕吗?他们回答说,现在是有些害怕了。但当时,只知道崖下有一条人命急需救助,完全忘记了害怕。

当记者亮明身份要对此事做采访报道时,两位教师连连摆手道,“千万别报道,都是举手之劳的事儿!”轻描淡写的回答,让记者在拍摄身上沾着伤者鲜血的杜晓军时,就只拍了拍他的肩膀,但此时心中涌出的却是无限敬佩之感!

7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马尔康中学,打算对两位救人的英雄做进一步采访,恰巧又遇到在同伴的搀扶下前来向学校和两位人民教师表达感激的刘姓游客。他们对记者说,此次来阿坝州旅游,虽然遭遇了惊险,但是阿坝州人民这种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精神,让他们刻骨铭心、倍受鼓舞和感动。他们不仅不后悔来这里旅游,还打算再来阿坝州,还要介绍更多的朋友来阿坝州旅游。

编后: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终能积大德。何况是见义勇为救人一命的大德!在危险救人之紧要关头,他们害怕了吗?他们迟疑了吗?没有!而是敢于践行“见危必救 、见恶必除”的见义勇为精神。三位阿坝州勇伸援手救人的青年,弘扬了社会正气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出了强大的正能量。他们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新闻推荐

加强沟通交流 共谋协同发展

本报讯(实习记者泽丹记者王和斌)7月4日,温州市旅游局与阿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推介交流座谈会在马尔康举行,两地代表就旅游...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