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到梭磨乡村走一走
2016年以前,全乡7村共651户,2442人中有贫困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270人,2016年,实现了村退出、户脱贫,2017年,全乡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这是一组带着温度的数据,数据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对照这组数据,一个个村寨,一家家农户的生活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实习记者 杨园洁 记者 王燕 泽英
16日晚的一场大雪让马尔康梭磨乡披上了银装。17日,行走在该乡的村村寨寨,吸引记者的不光是雪后初霁的美景,还有农牧民群众挂在脸上的笑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改变他们命运的脱贫攻坚工作发出的由衷赞叹。
政策兜底让央的生活有底气
走进木尔溪村村民让央家,他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说:“帮扶单位马尔康市检察院不仅帮助我们家进行了室内功能提升改造,还给我们添置了衣柜,这些袋子里是过冬的被子和大衣,都是国家给的。2016年,我们就已经脱贫,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国家对我们太好了。”
64岁的让央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以前他们的日子在村里还算中等水平,然而妻子的一场大病、4次手术让这个家庭陷入贫困境地。2015年,他俩被乡上列为贫困户,政府首先为让央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380元的工资收入,“新农合”费用也由政府承担。但两人没有子女,年龄又偏大,脱贫依然无望。针对这样的困难群体,那就是由社会保障来兜底,通过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以及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等方式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
让央的妻子说:“2017年我在市人民医院住了一次院,花了2700多元,通过多渠道报销后,自己只支付了70多元。”梭磨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看病不仅有“新农合”,还可以通过民政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爱心医疗基金等进行报销。马尔康市的困难群众,在市内看病支付比例不超过5%,在市以外看病支付比例不超过8%。
乡干部拿出了梭磨乡贫困户收入情况统计表,给记者算起了让央家的脱贫账:家庭年人均收入8262.63元,两人共计16525.2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包括公益性岗位收入和劳务收入)5150元;转移收入也就是政策性收入(包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退耕还林款、草原生态奖补、公益林补助、大骨节病补助等多项政策性补助)11375.26元。
“脱贫了,还会享受政策兜底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梭磨乡乡长阿江说,对于让央这样的特殊家庭,脱贫后,原先的扶贫政策继续享受,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确保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让贫困户稳定脱贫。
产业扶持王千的日子有盼头
古尔沟村村民王千家门口的一片土地上还留着秋天收获后的痕迹,9头小牦牛在地里悠闲地啃食着,这是他家今年刚添养的。
王千夫妻俩是村里数得上的勤快人,前两年在土地里努力干活,种植的土豆、玉米仅够一家人糊口。加上上有一位多病的老人,下有两个需要抚养的孩子,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2015年,依托乡上的蔬菜种植协会,他们在家里的8亩多土地里种植大白菜,有了一定的收益。2016年,马尔康市委、市政府出台《农村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按照人均3500元的标准给予产业资金扶持,王千家成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他们一家5口获得了17500元的资金,加上自己投入的5万元养殖牦牛,2017年出栏3头,获得了13000元的毛收入。
在古尔沟村采访时,记者获知,为了保持草畜平衡,村上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要求村民每家最多只能养殖60头牲畜,村民们遵守着这项村规,同时,定期的出栏也让大家以最快的方式获利。王千告诉记者,目前,家里还有40余头牦牛,可逐年出栏或将刚成年的牦牛卖给需要的养殖户。
除了种菜、养牛,王千还养了4箱中蜂,2017年,蜂蜜收入1300元。除此之外,他还担任村上的护林员,一年有3300元的生态扶贫岗位工资。
王千说,大女儿在遂宁上高三,学费全免,每年还能享受1500元的生活补助,老人治病的钱大部分都能报销,没有这些后顾之忧,他们就可以安心发展种养殖业了,相信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生态助力村民们致富有靠山
隆冬时节,白色的雪与绿色的针叶林让毛木初村没有丝毫冬的萧瑟,空气清洌甘甜。这个被森林包围着的小村庄, 开着大大小小10多个农家乐。冬天没有客人,但从多个基本完工的建筑物和醒目的标牌中,记者感受到了乡村旅游蓄势待发的冲击力。
“以前这是林场,树子都被砍得差不多了,山上光秃秃的,还经常有泥石流。”这是土生土长的毛木初村民谢芳曾经的记忆。
“现在不一样了,种的树已经成林,生态好,风景好,林场变成了景区,我们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这是村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直观的感受。
谢芳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她自己有多个身份,村医、护林员、“马尔康绿色家园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冬天里,最忙的工作就是当“护林员”,她每天都会和村里另外一名护林员一起花上几个小时对方圆11公里的山林进行巡护,这个工作让她每年可获得生态扶贫岗位工资3300元。
坐落在村活动中心的“马尔康绿色家园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毛木初村投入220万元建起的集体经济项目。2017年6月开张迎客,到11月10日歇业,当年收入达到14万元。
村委会主任郑吉发告诉记者,每到旅游旺季,就有像谢芳这样的7、8名村民在公司务工,每人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公司又因为客人的消费需要,从当地村民中收购蔬菜、野菜、野菌等。2017年,仅野菜、野菌就支付了村民4万元左右的收购款,村民张忠秀办的养鸡场当年给公司提供了价值7000余元的生态鸡肉。
“对面山上有一大片草坪,开春后,羊角花开了,好看得很,还可以露营。目前上山的路已经修好了,我们准备沿路修堡坎,安护栏,到时你们一定来耍哦。”离开时,村党支部书记马永莲盛情地向记者发出了邀请。
打造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客人;建起电商平台,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出去……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国家生态扶贫政策,毛木初村民想法很多,也正在一一付诸实施。
梭磨乡是马尔康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马尔康市作为阿坝州2017年4个脱贫摘帽县(市)之一,通过锁定贫困对象、聚焦脱贫标准、对症精准施策、压紧压实责任抓落实等措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贫困问题不断得到有效解决。2017年,该市486户、185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0%,18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通过不懈努力,全市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8月的12.07%下降到了2018年的0.90%。
新闻推荐
■周利庚龚绍珍2017年9月,阿坝州第六届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在州府马尔康隆重举行。节日期间,藏羌歌舞精彩纷呈,一曲松潘回族花灯舞首次演变而成的圆舞清新呈现,舞蹈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使阿坝藏...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