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卯足干劲奔小康 马尔康市党坝乡格尔威村脱贫见闻
“5+1”力量调研格尔威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情况
检查组查阅格尔威村脱贫攻坚工作档案
崇州市援建队工作人员为贫困户送去御寒物品
崇州市援建队领队李文明到联系贫困户家中走访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4年以来,全国上下开启了脱贫攻坚行动,一笔笔财政资金整合用于脱贫攻坚,一项项惠民政策倾斜困难群众,全国贫困地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马尔康市党坝乡格尔威村立足精准,以脱贫攻坚带动基础设施改善,以脱贫攻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脱贫攻坚实现村风民俗转变,摘掉了贫困“帽子”,为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
背景
格尔威村是马尔康市29个贫困村之一,距离城区84.8公里,属典型的高山地区,平均海拔3050米。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52户173人,幅员面积28.37万亩,耕地面积371.48亩,草场面积2.1万亩,草场可利用面积1.87万亩,林地6398亩。由于地处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增收困难。加之村内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谋求发展动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村里经济发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32人,2014年至2016年完成4户13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98%。
做法
A
以脱贫攻坚带动基础设施改善
——精准实施项目攻克发展壁垒
“要致富,先修路”。格尔威村自然村寨分散,村内道路基础差,农副产品对外运输困难,成本高,成为村民增收的“拦路虎”。修路是村民共同的愿望。
该村在实施脱贫攻坚项目中,将改善村内道路作为重点,新建通组硬化路5.5公里,提升改造联户路11公里。同时,该村实施完成灌溉引水工程3.6公里,解决了村里的灌溉难题。
52户安全饮水建设,18公里饮水管网建设,110kv线路改造,移动基站输电线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个个项目相继实施,改变了格尔威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感谢政府,让我们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东西拉出去也容易了。”格尔威村贫困户嘎西高兴地说。
嘎西家2口人,长期居住在牧场上,住房安全没有保障,交通不便,无生活用电。2016年,政府对他家实施了易地搬迁,补助资金5.8万元。同时,针对嘎西养殖经验丰富这一实际,政府补助了7000元产业发展资金,为其购买了4头牛、4头猪进行育肥。
罗尔依家维修加固、班玛家易地搬迁……脱贫项目精准到户,让贫困户燃起致富希望。格尔威村以基础设施改善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路,正被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印证。
B
以脱贫攻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近年来,全州上下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各地积极探索,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自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来,格尔威村以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为依托,立足村里草场丰富这一优势,经过反复调研,确定了以养殖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投资100.32万元,完成420平方米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养殖牦牛80头。通过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实现致富增收。
格尔威贫困户仁千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喂养家里的5头牛和3头猪。“过去,我们种胡豆等,只够维持一家人生活。***政策实施后,我家的2亩地以每亩600元/年的价格流转给老板种植绿豌豆。我就一门心思养猪,去年我家卖猪肉收入了2000元。”仁千对产业致富充满了信心。
如今,在村里的带动下,格尔威村家家户户都发展养殖业。通过种养结合,老百姓的增收路子拓宽了,发展新兴产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村集体经济分红更是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C
以脱贫攻坚实现村风民俗转变
——“四好村”建设改变群众陋习陋规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过上“四好”新生活,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党委政府致力的方向。格尔威村“四好村”建设也不掉队。
“在格尔威村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必将有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促进\’,激发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谈到“四好村”建设的意义,该村“第一书记”周国庆如是说。
自***开展以来,该村通过加强村图书室建设,强化农牧民夜校作用,丰富村文化室功能,逐步改变群众陋规陋习。该村每月开办农牧民夜校课程3次,重点宣讲国家政策等;农家书屋藏书量1800余册,免费借阅,拓宽了群众的视野;新建的文化室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服务功能,配备有电视、影像、放映、象棋等文化器材,承担文体活动、电影放映等功能。
与此同时,该村通过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的开展,逐渐转变了群众“等靠要”思想,遏制了不思进取、盲目攀比、不愿劳动致富等不良风气,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全村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启示
一、脱贫与发展相结合,闯出致富新门路。在精准脱贫中,通过实施脱贫项目,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认真规划,夯实群众持续增收的基础,为全面实现小康铺设了宽阔的道路。
二、脱贫与改革相结合,转变群众增收思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以谋划产业为主题,充分利用村内优势资源,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助推农户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州委“一村一品”规划,培育做强优势产业,群众实现增收目标。
三、脱贫与“四好村”相结合,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促进”。紧抓“四好村”建设,着眼长远,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把基础工作做牢、做实。随着“四好村”建设深入开展,掀起新一轮脱贫攻坚热潮,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马尔康市委宣传部马尔康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闻推荐
马尔康市依法治市办法治良序,在四川省已总体形成。站在全面深化、整体提升的历史新起点上,依法治省如何持续深入推进?2017年,四川省依法治省工作围绕“六个重点”“四个聚焦”持续推动,各项工作...
马尔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尔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