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穿针“五根线” 练好“绣花”功 政协阿坝州委员会***丹波村纪实

阿坝日报 2017-06-20 09:09 大字

■邓江淑

州政协自与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结成帮扶对子以来,紧密结合***帮扶点丹波村的村情民意,理顺“摸清实情、精准推进、产业帮扶”工作思路,穿针扶贫“五根线”,练好脱贫“绣花”功,在藏寨碉楼间织出一幅***新画卷。

一根线:识别精,打好***“第一战役”

为摸清丹波村基本情况和致贫根源,州政协向该村派出2名机关干部驻村帮扶,会同州、市帮扶单位,逐户走访,交心谈心,摸排筛选,全面了解村情户情,最终确定了16户贫困户,64人贫困人口,协助村“两委”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脱贫对象精准。同时紧盯年度脱贫目标,梳理致贫原因,对照脱贫标准,因村因户施策,因人定收,制定了丹波村脱贫方案和每一户的户脱贫计划。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确定了2016年底实现10户34人脱贫,2017年完成脱贫1户4 人的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目标。

二根线:思路清,培育产业发展“造血功能”

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多次深入丹波村,为该村问诊把脉,盘算家底,分析致贫症结、找准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完善脱贫方案,为该村开出一剂以反季节蔬菜种植为基础,以养殖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庭院经济为活期储蓄,培育“种植+养殖+旅游”的良方。针对该村距离市区近、交通便利的优势,紧盯市民的“菜蓝子”和“钱袋子”,兴办农家乐,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培养具备“造血”功能产业,做到规划全面,发展服务长远。

三根线:措施准,培养脱贫致富“能人”

说千道万,不如做一遍给群众看。致富带头人是产业转型发展的决定力量。组织全村54名种养殖意愿户分两批赴理县考察培训种养殖业,并邀请州农畜局种植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农业实用技术。激发村民想发展的潜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因地制宜助推帮扶村特色产业发展,2016年协调资金购置青脆李2000株,核桃230株,组织并实施150亩露地蔬菜种植,以“公司+村两委+农户”的订单式养殖发展模式,扩大雪山兔和藏香猪养殖规模。推动与四川省绿茵农业开发公司阿坝分公司蔬菜育苗和精细化种植合作项目,协助村委完成了6000元/亩/年、合计260亩土地流转工作,并启动流转土地灌溉设施安装建设工作,年内有望破解“空壳”集体经济难题。

四根线:项目实,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是撬动发展的引擎。州政协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帮扶项目,落实发展资金,完善配套设施,推进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搞好项目衔接,协调项目资金。按照“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完成了丹波村2016年***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及所需资金的对接核实,争取并落实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2017年落实村发展资金30万元。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集会议办公、日间照料、群团活动、幼儿园、食堂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完成村道5.7公里和通户道路2.5公里建设,新建改造桥梁4座,装修村卫生室并购置相关医疗设施设备,整治泥石流灾害损毁河堤堡坎,完成通讯信号基站建设和宽带信号线铺设,新建旅游卫生公共厕所2个、垃圾焚烧池4个,购置太阳能路灯20座,完善农家书屋、广播电视、体育活动设施设备,购置幼儿园桌椅、板凳、户外健身器材等相关配套设施。

五根线:党建活,夯实基层组织“发展根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州政协积极协助、指导村“两委”搞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解决村支部活动经费5000元,并购置了液晶电视、音响等现代电子设备,加强党员的远程教育和管理。动员机关支部全体党员捐资2700余元,为贫困户哈木初搭建生活阳光棚缓解压力,增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情。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为契机,州政协主席先后3次到丹波村进行宣讲,引导“村两委”及主要干部主动抛弃族别观念、宗教偏见和私心杂念,倡导“向我看,看我干”的主心骨思想,为***工作与党组织建设起到了互补作用。

通过两年多的***,州政协在丹波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全面完成2015年和2016年度脱贫任务,目前,全村已实现15户6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5.26%下降至1.61%。

新闻推荐

惜 缘 ★随笔 ■杨佳

人生若梦,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非少年,而你依然还在我身边…这是我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用作爱人亦用作朋友。我时常在想,假如,时光倒转,我没有在阿坝,我,又会过一段怎样的人生,认识哪一些人?我不得而知。可是...

马尔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尔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