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情服务暖民心 记马尔康市达萨社区规范化建设侧记

阿坝日报 2017-05-31 18:31 大字

■刘文娟赖荣琛

“不光有门牌,还要讲品牌”。近年来,马尔康市达萨社区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把社区当“公司”进行“品牌植入”,根据辖区改制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进城务工人员多、党群服务方式单一的实际,明确了“亲民惠民”的社区服务理念,并通过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出幸福宜居的社区新家园。

用关爱和帮扶营造温馨

“在温馨小屋,我们不仅可以坐在柔软舒适的沙发上休息,还可以加热自己带的饭菜、喝上开水,就像在自己家一样。”环卫工人阿美一边热着饭菜,一边对笔者讲述社区开辟“户外工作者温馨小屋”后生活的变化。

“户外工作者温馨小屋”只是达萨社区规范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马尔康市达萨社区从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社区重病患者、流动人口等亲情服务入手,开展社区关爱帮扶活动。

下午放学后家中的小孩如何管理,对于多数进城务工或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是个“难题”。居民有难题,社区来解决,社区“五点半课堂”应运而生。在课堂上,志愿者们不仅会辅导孩子完成作业,还会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培养等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营造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不仅如此,达萨社区还设立了17万余元的社区帮扶基金,来帮助生活困难的居民,基金设立以来共帮助37名生活困难党员、居民走出生活困境。

用环保和制度构建祥和

用闲置不用的台灯交换一个自己用得着的背包,一个迷你风扇交换一个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社区别出心裁设立了“闲置物品交换站”,居民可将自家闲置的物品交给交换站,登记联系方式和希望交换的物资(或无偿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大型物资交换可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线上下单,线下取货。通过“以物易物”,倡导低碳环保,减少居民日常开支,传递邻里感情。

达萨社区坚持触角向下、纵向延伸,社区在党员人数相对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的4个院落、楼栋建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通过开展“院落党建”“楼栋党建”,让党员在楼道里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完善社区人民调解室建设,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充当调解员,化解矛盾,促进社区和谐。

社区还通过每年的“三好”评选(即: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共建共享好单位)、道德讲堂、文体比赛等活动弘扬社区文化,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生活环境呈现一片祥和。截至目前,“以物易物”活动受到1900余名居民关注,392名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交换物品230余件。调解家庭纠纷31起,化解邻里矛盾29起。

用真情和服务培育健康

居民有需要,社区来帮忙。社区处处为居民着想,收集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了解到居民对健康生活十分关心,达萨社区不断努力,全州首个“社区健康小屋”落户社区——身高体重计、电子血压仪、脂肪仪、血糖仪、BMI腰围尺、膳食宝塔模型、健康转盘等设备一应俱全,居民在这里免费自助体检后,还会收到一张健康处方。同时,社区还邀请驻区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参与指导和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设立“老年人健康食谱”,每天更新食谱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膳食指导,并邀请健康专家每周二、四在社区义务讲解健康知识,倡导居民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没有社区,我现在还在为每天的柴米油盐发愁呢。”现年48岁的贺树华是民特厂一名下岗工人,下岗后没有“一技之长”的她生活艰难,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为她及和她一样的下岗工人开展就业培训。加入“半边天家政服务队”以来,贺树华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

在工作中,达萨社区深入挖掘就业岗位,依托推荐就业、自谋职业、自助创业、帮助申请小额贷款、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等多种就业援助形式,为下岗失业党员、居民和就业困难对象长技能、找门路、想办法。特别是针对40—50岁零就业妇女设立了“半边天家政服务联络点”,由社区充当免费“中介”,帮助联系家政服务相关工作,实现再就业30余人。

新闻推荐

阿坝州文化馆(美术馆、非遗中心) 机构整合成立大会召开

本报讯(实习记者邹阳记者王和斌)5月17日,州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就《关于阿坝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整合》作出批复,同意撤销州文化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州创作办公室、州文...

马尔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尔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