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交通路网,提升旅游服务,让文化和旅游相融互动……近几年,壤塘旅游一门心思做足“功课”,在全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成就了重要的一颗“棋子”——厚积薄发壤
■实习记者哈斯满肖玄记者杨刚
初夏时节,沿着国道317向壤塘方向一路前行,沿着蜿蜒的公路,眼前是高原峡谷不断延伸的美景,肥沃的河谷良田,辽阔的草原牧场,多彩的民俗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来到壤塘,穿越静谧在原始森林中的林海秀城,踏进延续觉囊文化不朽传奇气息的中壤塘乡……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旅游景点,一条条美景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旅游线路,无不带给游客惊喜。
今年,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康养健身游、乡村体验游、特色文化游等新业”、“加快旅游外联通道建设,努力拓宽机场航线”、“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这为壤塘发展旅游提供了新思路,开阔了新视野。
与此同时,在州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加大“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开发力度旗帜召唤下,壤塘人上下一心。“壤塘旅游要以建设觉囊文化旅游经济集中发展区为抓手,加快藏羌文化旅游走廊目的地建设步伐,抓住G317最美景观大道和阿坝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等机遇,加快培育旅游‘六要素\’,切实抓好过境旅游,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壤塘县委书记严华如是说。
期盼化作现实,耕耘获得丰收。近年来,壤塘县旅游业不断突破品牌单一、基础薄弱、服务落后等瓶颈,在文旅互动上下功夫,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提升旅游服务上下功夫。做足“功课”的壤塘旅游业在厚积薄发中破茧成蝶,一个旅游新城正在这里悄然崛起。
强路网
推动全域旅游上档升级
发展旅游,交通是前提。交通条件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破解交通发展的瓶颈,才能有旅游的后发赶超。
如今的壤塘县,一条条道路犹如脉络,纵横交错,通向外界的渠道四通八达。近年来,为打通城市发展“大动脉”,壤塘县全力推进“路网”建设,为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该县以“畅出口、强骨架、上等级、保安全”为目标,掀起交通大投入、大建设新高潮。G317线壤塘段65公里改建完成路基工程,门上路改建、县城至黑桥水毁路段修复整治全面完工,阿两路、壤班路等干线公路养护实现机械化、安全化、规范化,公路通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为该县打造国道317—黑桥—壤柯镇—中壤塘—棒托寺—鱼托寺—西穷寺—色达这条旅游主线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我县还计划依托‘三横三纵\’骨架网络,打造串联全县重要景点的旅游景观风景道,形成全域旅游内环线。”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梁生平告诉记者。
据梁生平介绍,“三纵三横”交通路网格局主要指:阿两路(团结桥—两河口)为第一纵,壤班路(壤柯—岗木达乡—上杜柯乡—青海班马界)为第二纵,由蒲尤路(尤日沟口—上尤日)和蒲中路(蒲西乡尤日沟口—壤塘乡查托)组成第三纵;国道317线为第一横,伊日路(宗科河口—宗科乡—曲登达)为第二横,由门日路(门底沟—尕多乡—中壤塘乡—上壤塘乡—马尔康县日部乡)和上南路组成第三横。
《壤塘县交通运输总体规划》提出,以“强骨架、构网络、建通道’为总体思路,以改善壤塘县及相邻县的交通条件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优先规划建设对改变壤塘县落后面貌有重要作用的经济干线和桥梁,打通周边、连接县际,逐步扩展公路网络覆盖深度。
交通格局的变化提高了壤塘县的可进入性,为壤塘县旅游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路网催生“蝶变”,现代交通路网让壤塘县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路网的完善,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农民,他们从全域旅游大蛋糕切到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壤塘县“全域转型”的大幕已然拉开。
优服务
为全域旅游“保驾护航”
一条条交通要道展示着壤塘旅游业的崛起,而一项项贴心的服务,更显示出壤塘旅游“软实力”的提升。
“旅游配套及服务设施的完善,对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实现我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壤塘县旅游发展局局长樊兴建说。
“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的六大要素,都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壤塘县因地制宜,妥善配置,协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规范发展住宿餐饮业。加快完善好县城和中壤塘“吃、住、行、游、购、娱”核心要素保障,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全面提高餐饮、住宿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住宿接待体系,吸纳社会资金,对接市场需求,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住宿设施。据悉,如今壤塘县仅城区就有宾馆31家,大小餐馆饭店50家,正逐步实现游客“吃有特色、住有档次”的目标。
完善旅游标识标牌配置。在尤日沟口、宗科沟口、日斯满巴碉房等地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27个,今年正在实施44个景点各类介绍牌,文明旅游公约14个,在南木达、尕多等地设置停车场指示牌5处10个,在尕多、九道拐设置观景台指示牌4处8个,制作文明旅游提示牌共240套,同时安置垃圾箱、座椅等配套设施,对观景台进行建设和提升改造。
游客服务中心是一个景区必备的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游客到达目的地的环境与质量,壤塘县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游客需要,投入资金加以配套,以改善旅游环境,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据悉,该县投入590余万元在县城修建游客服务中心,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
融文化
为全域旅游注入活力
2014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旅游局颁布《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壤塘县(觉囊文化中心)被囊括进精品旅游环线和重点打造旅游产品中。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壤塘县依托独具特色和丰厚浓郁的文化资源,加强以财神文化和觉囊文化为核心的区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实施文旅互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壤塘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子。”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藏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众多的文物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壤塘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并把它定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来抓,不断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突出壤巴拉独特民族文化资源。先后建立了中壤塘乡“唐卡传习所”,设立了壤柯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打造了精彩的“藏戏”、“梵音古乐”等文化表演,让游客在游山玩水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壤塘县传承千年的文化。
觉囊文化中心、棒托寺石刻大藏经、海子山圣境……在壤塘这片雪域高原上一颗颗闪亮的“明珠”让人惊喜不断。如今的壤塘,依靠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风民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多元化的民俗民风以及众多的珍稀文物古迹,使壤塘文化旅游成为藏羌风情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来壤塘游玩的游客除了对壤塘县苍翠的丛林以及众多的自然风光流连忘返,更被这里的文化所折服。圣洁的香拉东吉圣山、神秘的野人大峡谷、美丽的海子山、原始的围柯森林倾诉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神秘的觉囊文化中心、神奇的棒托寺石刻藏经、古老的日斯满巴碉房更是妙笔生辉,为壤塘县的旅游画龙点睛。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迎得游人如织;文旅互动风生水起,筑起产业高地。数据显示,2011年,壤塘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29.25%,实现旅游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74.58%;2012年,壤塘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3.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9%,实现旅游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20.48%;2013年,壤塘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5.6万人次,同比增长8.45%,实现旅游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5.77%;2014年,壤塘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7.8万人次,同比增长8.67%,实现旅游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8.88%;2015年,壤塘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0万人次,同比增长7.82%,实现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14%。2015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4%提高到36.2%。
攀升的数据无一不透露出一个信号:壤塘县已迈开了旅游业腾飞的脚步。
行走在如今的壤塘,一处处优美的景观展示着壤塘独特的旅游魅力,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书写着壤塘旅游发展的坚实步伐,一个个亟待开发的景点彰显着壤塘旅游巨大的潜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壤塘旅游产业恰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冉冉升起。
新闻推荐
□王建平秦远俊“两年来,和这群欢快的孩子们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我努力将这些印象刻进脑海,打下烙印。因为这注定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这段深情的话语来自于一位人民教师的日记本扉页之上。...
马尔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尔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