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部百姓话变迁 ——马尔康县日部乡社会综合发展侧记
■肖燕清 赖荣琛
人们记得,日部乡是距离马尔康县城最远的乡,也是全县较为贫困、落后的地方。但是近几年,这个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尤其在日部人的口中,“变化大”、“进步快”成为他们常提的词,到底日部乡的面貌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近日,笔者带着疑问走访了日部乡,倾听生活在当地的老百姓自己来说说他们的感受。
“乡镇干部工作态度转变大,办事方便多了”。
——若古村村民的感受
若古村是马尔康县屈指可数的纯牧业村,有牧民90余户520余人,村民常年在草场放牧,到日部乡政府所在的中热村办事很是不方便。近年来,为了方便农牧民群众,日部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由过去等老百姓上门办事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组建了以党员干部和“双语”干部为骨干的远牧服务队,定期深入牧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帮助解决牧区群众尤其是牧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说到远牧服务队,村民严木里讲述了一件事。今年8月初,他发现自己2011年到2013年的草原奖补金额发的数目不够,就将这一情况告诉服务队。服务队得知后,立刻对若古村的所有草原奖补情况重新作了核查。经过一个月的核查,确定严木里的草原奖补资金少发放了。
“开始我没打算能拿到少发的钱,但是当15000元少发的草原奖补发到手上的时候,我才发现服务队不是只下来讲讲政策,宣传宣传法律,我们的诉求他们在认真听,认真帮解决”。严木里说。
“看病方便了,也不怕看不起病了”。
——柯桠村村民的感受
“过去村民们‘小病跑乡上,大病跑县上\’,有些人‘小病拖,大病扛,重病见阎王\’”,柯桠村村民美梅多尔依对过去日部乡糟糕的医疗条件印象深刻。
近年来,国家惠民医疗政策不断向基层倾斜,日部乡抓住时机,在全乡范围内推动“一村一医”建设。辖区内的9个行政村都开设了村医务室,聘请了9名村医,全面实现了常见病不出村就能治疗。同时积极与对口支援县取得联系,对村医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定期邀请援藏医疗服务队到日部乡巡诊,老板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解决。
为了切实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日部乡的干部走村入户,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宣传“新农合”,全乡3254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5%,基本实现了“合作医疗全覆盖”,农牧民群众因为贫穷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现象,已成为了历史。
“现在有了村医,平常的病都可以在村医务室治了,病了起不来,给村医生打电话,他还会上门来服务,看病简单多了,大病也不用担心治不起,治了能报销一大半。”谈及如今的医疗条件,美梅多尔依言语中不时夹杂着称赞。
“水泥路通了,发展产业容易了”。
——木朗村村民的感受
木朗村是距离马尔康县城最远的村寨,由于道路狭窄、路面坑洼、泥石流滑坡等因素,长期困扰农牧民群众的出行,也是木郎村发展的桎梏之一。
今年以来,为了解决木朗村及沿途3个村农牧民的“出行难”问题,日部乡向县上争取到了通村公路硬化建设项目。随着通往木朗村的30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已接近尾声,村内5.7公里道路建设和3公里牧道建设的完成,村民们出行方便多了。
“以前骑摩托车到乡上,要两小时,现在路修好了,半个小时就能到了。卖牛、运东西方便了,以后不愁东西运不出去了。我们发家致富也有着落了。”木朗村村民三果洛说。
“上学的孩子多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日部乡中心校教师的感受
入学率低、辍学率高一直以来是日部乡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一切的关键是当地教育观念的落后。
“到了广安后,我发现那里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视,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没有文化在将来的社会很难立足,回来后我就将三个娃娃送到了马尔康第三小学读书,也劝亲戚让他们把娃娃送到学校里。”英古村的村民确板说。
今年,日部乡联合教育局、援藏干部和中心校成立了劝学工作组在全乡开展劝学活动,主动和援藏教育系统取得联系,安排各个村的适龄学生家长到广安市考察,换个角度和方法来促进他们转变观念。
色江村一直是劝学工作开展的难点和重点村,几次劝学活动后,家长们观念得到了转变,但担心孩子没人照顾。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劝学工作组提出可以出钱请村里身体健康、认真负责的老人到中心校照顾孩子。顾虑打消了,去年下半年,色江村的19名孩子圆了上学梦。据了解,目前,日部乡入学儿童达到367人,入学率也达到95%。
“现在上课的孩子多了,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大了,但是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开心,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日部乡中心校教师勒斯基说。
“日部的变化翻天覆地”。
——大学生村官的感受
“2008年我就来到巴朗村,在我工作的这几年,无论是日部乡还是巴朗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翻天覆地。”见证了日部乡变化的巴朗村大学生村官桑伍说。
桑伍列数巴郎村发生的变化:2009年,实施扶贫项目大骨节病异地搬迁和饮水安全工程,70多户高半山饱受病痛折磨的村民,搬到了新址,住上了2层的藏式小楼;2011年,实施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村里的1000多亩地修建了灌渠,村民们基本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2013年,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巴朗村的水泥通村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五保户们也住上了为他们新修的“五保户家园”;今年初,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篮球场、图书室等文体设施成为村民休闲的新选择。
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工程的实施,日部乡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农牧民不仅每年每户平均可以享受国家土地直补、草原奖补等超过1000元补贴,改良青稞、道地中药材等新产业的发展也为老百姓发家致富拓宽了道路。感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日部乡的老百姓在快乐生活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德丽)今年以来,马尔康县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狠抓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牧区失业无业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取得明显成效。该县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紧...
马尔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尔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