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 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

阿坝日报 2020-01-15 01:30 大字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2018年,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按照“区位相邻、资源相似、功能相近”原则,首次将全州划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大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示范带。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四带”联动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来,作为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的主要躯干,汶川、理县两地跑出“加速度”,着力推动这一战略落地实施,过去成效怎么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地将继续突出河谷治理、南向融合、转型示范等功能,重点发展特色果蔬、康养度假、绿色工业、藏羌文化、物流集散等产业,发挥绿色经济先行示范作用,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其发展内涵怎么看?未来具体怎么干?

今年州两会上,两地做足功课、带着“民声”而来,达成共识、合力崛起,以发展新理念开辟发展新境界,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路子,携手共建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贡献新的力量。

1 县(市)名片

汶川县

专访州人大代表,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旺娜

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回应时代命题作出实践与创新

过去成效怎么样?

坚守生命线的高度,直面现实问题作出必然的选择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的核心与担当,是满足全州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使命,是着眼长远发展直面现实问题作出的必然选择。

旺娜开门见山:“201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发展与稳定任务叠加,挑战与困难交织并存。”回顾2019年,她认为,“繁忙而充实、艰辛却幸福,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一年,汶川县按照“康养经济业态布局年”部署,以坚守生命线的高度,让生态优势不断彰显,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脱贫奔康持续发力,贫困发生率降至零,脱贫攻坚经验做法作为全国唯一县级案例入选《亚洲减贫报告》,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举办的发布会上进行交流;旅游富民领跑全州,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发展质量持续提升,5年内4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人民群众幸福感逐年攀升,全县居民健康状况综合得分91.23分,居民总体幸福感得分90.26分……

发展内涵怎么看?

维护生命线的制度,加速构建“生态康养”发展的路径

划“红线”、标“底线”,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加速构建“生态康养”发展路径,在给人为活动划定限度的同时,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守护绿色空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建设生态美丽家园,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旺娜谈到,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以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为主要路径和工作抓手,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着力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不断加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健康发展、文化和谐包容、人民幸福美满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

“这是回应时代命题作出的实践创新,体现了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的责任担当。”旺娜认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汶川县要以维护生命线的制度,自觉将州委十一届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的新部署映照现实,要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作为汶川县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藏区特色、羌区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

未来具体怎么干?

延展生命线的力度,构筑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基础

始终坚持将改革作为破解生态困境的关键之力,以体制机制创新铸就绿色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推动生态康养汶川由愿景逐渐变成现实。

旺娜透露,2019年,汶川县围绕经济“大转型”,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和发展“五型经济”。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6亿元、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亿元、增长10%,人均GDP达6116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随着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溢出效应也不断显现,生态自觉逐步深入人心,‘生态立县’与‘康养旅游’已成为汶川县未来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旺娜建议,围绕建成“天府汶川生态康养慢生活度假区”目标,汶川县结合灾后重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以延展生命线的力度,给生态留出空间,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汶川县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生态文明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最终成为阿坝州建设发展的目标追求。汶川县正用“留白”的手法,赋予生态文明丰富的内涵和永续发展的基础,一幅以绿色为底、意境深远的幸福美丽画卷正在汶川人的手上逐渐绘就,清晰可见。

2 县(市)名片

理县

专访州人大代表,理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世伟

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叠加政策利好释放生态红利

过去成效怎么样?

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七创”联动成效明显

区域协调发展,始终牵动人心。

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将理县纳入全州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支持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在建设成长过程中,仅有战略决策部署显然不够,地方高度自觉的“实力支撑”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王世伟介绍,2019年,理县全力克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自然灾害易发频发的严峻考验,以“一廊四片”为路径,持之以恒推进“六项中心”和“七项创建”工作,全力加快“三地一区”建设步伐,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三产占比大幅提升,全域旅游和电子商务助推现代服务业增量提质,建筑业支撑第二产业止滑企稳。其中,全域旅游逆势蓬勃发展,旅游人次突破600万,总收入42亿元,位居全州第一;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14.71亿元,在全州占比24.18%,增长113.4%,位居全州第一;建筑业异军突起,产值5.59亿元,增长130%。

找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两轮驱动”秘钥带来的错位优势,其迸发出的规模效应势不可挡。王世伟介绍说,理县“七创”联动成效同样明显,成功创建为全国藏区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县、省级法治示范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荣获了全国信访三无县、全省藏区工作先进县等一批“国字号”“省字号”荣誉……

发展内涵怎么看?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多彩藏羌走廊

区域协同发展谁做龙头?谁来服务?

对此,王世伟说,建设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地区间的区域分工,应由州级进行协调,地方政府也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尤其是汶川、理县等地应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区域间的协调合作。

王世伟认为,“必须根据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对县域的产业、发展重新定位”。理县具备三大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优势,全县各类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除开重叠部分总面积3378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78%。二是区位优势,随着汶马高速公路分段试运行,正式进入“高速”时代,融入成都两小时经济圈。三是政策优势,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必将聚集更多政策“红利”,必将助推理县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具体怎么干?

全面推进“七大”行动,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王世伟透露,理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部署。在全域旅游方面,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按照“一廊四片”区域布局,深度开发孟屯河谷景区、米亚罗红叶景区,加快推动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巩固提升毕棚沟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打造休溪羌寨、上古天真等一批微景观、A级景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西部山地运动和冰雪运动基地,形成全域、全时、多元旅游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方面,理县将按照“做优县城、培育小镇、振兴乡村”思路,把全县的藏寨羌乡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记忆”的幸福美丽家园;以提升品质、创建品牌为核心,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持续提高农业效益;积极承接浙江东阳、永康等地产业转移,全力发展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产业。

一言以蔽之,王世伟说:“理县将继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新闻推荐

四川冰天雪地变身“聚宝盆”

冷资源掀起“热经济”四川冰天雪地变身“聚宝盆”达州八台山冬季雪景。(八台山景区供图)下雪后的西岭雪山。(西岭雪山景区供...

理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