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全域旅游正当时

阿坝日报 2019-10-25 07:44 大字

漫山红叶,彩林满目,层林尽染,雪峰峭立……秋季的理县宛如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十一”黄金周期间,理县旅游接待人次居全州首位,最多一天达8万多人次,累计接待游客40.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1亿元,其中门票总收入303.49万元。从游客接待量看,到理县“看寨子、泡温泉”发挥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70年来,理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旅游项目从弱到强、旅游规模从小到大、旅游层次从低到高,从“拔节成长”到“破茧成蝶”……一次次发展、一次次辉煌,描绘出一幅旅游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画卷。

如今,理县旅游发展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复合型转变,“春观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体验藏羌风情”的形象品牌充分彰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四季同热”的全域旅游态势基本形成。

A

“逐绿”前行旅游与生态齐头并进

生态是理县的灵魂,绿色是理县的本色。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理县充分把握绿色发展大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达43.6%,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98.9%。

2011年,理县甘堡乡熊耳村村民张勇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熊耳山继续生活。“2007年,因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我们哈尔木组全组120余人搬迁到了朴头镇朴头村关口组生活,因为没有土地,我只能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然而,实施天保工程和灾后重建植被恢复工程之后,有效遏制了土地荒漠化现象并改善了周边的脆弱生态,这片曾经的荒山如今已变得生机勃勃。

“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回到这里,过去,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们只有靠种玉米和外出务工挣钱。如今,山更绿了、土地更肥沃了、环境也更好了,我们种上了青红脆李和甜樱桃,收入是原来的几倍,也渐渐明白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县甘堡乡甘堡村村民赵平拉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和政府的支持,我们在甘堡乡辖区内的山上种下了不少的林木,全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再过两年游客来甘堡,就不是简单的在藏寨逛一逛、瞧一瞧,还可以到山上去赏花,体验林下采摘的乐趣。林业生态旅游发展起来,我们致富奔康也就更加信心十足了”。

优美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但也离不开理县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的大力保护。“良好的生态就是我们理县的‘金字’招牌,生态优势就是我们旅游发展的优势。同样的,旅游发展起来了也为保护生态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理县旅游部门负责人唐利洪告诉笔者,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理县选择放长眼光、用心深思,为天然的旅游资源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探索发展了全域旅游的新路径。

门前小溪潺潺,屋前绿林掩映。如今漫步在理县木卡村,干净的道路、整洁的环境,一股清新的田园乡村风扑面而来。

“以前我们村的垃圾基本都是靠风刮,环境卫生又脏又差,想找个干净的地方搞个活动都找不到。”谈起以前的生活,该村村民康金玉感触颇深。

得益于“洁美理县”的建设,木卡村大力开展“脏乱差”环境卫生整治,基本实现了村庄环境优美、庭院干净整洁,村民的保洁意识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天早上起床后,朱小红都会先把门前屋后打扫一番。“近几年,随着村里环境的改善,来我们这里旅游、住宿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的理县,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景区还是村庄,森林郁郁葱葱,道路整洁美观,处处是风景、处处皆可游的“大景区”图景日渐清晰。

B

巧妙“嫁接”

农旅融合发展方兴未艾

从传统的景区景点游,到乡村游、休闲度假游等全域旅游,要想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这块蛋糕,必须深挖乡村文化潜在的旅游资源,突出融合发展,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此,理县着力发展甜樱桃、青红脆李等特色农产品,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发展田园采摘等新业态,观光采摘成为游客时髦选择。

10月4日,在“孟屯古堡”农家乐里,村民张文香正忙着招呼来自西安的客人。“我是从2017年开始搞旅游接待的,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太好,随着近年来旅游的发展,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张文香告诉笔者,国庆期间,她的农家乐共接待游客350人,实现收入42000元。

截至2018年,理县全县发展各类民宿接待点1138家,接待床位2.6万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41元,同比增长9.7%;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共4157人,占全县从业人员16%,年均收入超过8万元;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80%,带动贫困人口近2千人,年人均增收超过1800元。

在佳山村村民龙朝毅家里,红透了的糖心苹果在层层的绿叶中,仿佛是挂着的一盏盏红灯笼,一眼看上去就令人欢喜。

“我们这里虽然地势比较高,但在水果成熟的季节,还是有不少游客专门来采摘水果。”龙朝毅告诉笔者,佳山村水果品种多,而且都是无公害的,没有打过农药,深受游客的喜爱。

“来之前就听说理县水果品质非常好,我自己来亲眼看过后,感觉确实巴适,而且都是自己现摘,很新鲜。我打算买几箱回去,送给亲戚朋友尝尝鲜。”来自重庆的汪女士告诉笔者,她还加了老板的微信,以后随时都可以购买水果。

“现在我们正在转型,不再是单纯的水果种植业,而是走旅游、水果种植相结合的道路。”佳山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朝运告诉笔者,随着当地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销售水果的收入俨然已成为当地老百姓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今年,佳山村甜樱桃产量80吨,产值240万;青红脆李700吨,收入308万;红富士冰糖心预计产量300吨。

C

提升品牌

特色地区样本吸引眼球

彩林炫丽、瀑布飞挂、冰川奇特……每次在毕棚沟举办的体育赛事,参赛选手不仅能观赏到毕棚沟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能呼吸到最优质的氧气。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发展,填补旅游的季节性空白,理县积极申报打造半程坡地马拉松、半脊峰登山、鹧鸪山滑雪等体育赛事,越来越多的游客到理县徒步越野、登山探险、滑雪嬉戏。

除了自然山水,理县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截至目前,理县拥有博巴森根、羌年等国家和省级非遗名录8个,桃坪羌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培育桃坪土风歌舞队等文化团体125个,这些文化旅游资源都是一张张旅游名片。

在深入挖掘、抢救和整理嘉绒文化、古羌文化、屯兵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理县深度开发藏织羌绣、美食歌舞、文化演绎等特色藏羌文化旅游产品,深化提质桃坪羌寨、甘堡藏寨、丘地藏寨人文景区,推进休溪羌寨、日波藏寨、沙吉藏寨等文化村落打造,持续开展米亚罗红叶温泉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丰富景区景点的深刻内涵,着力培育全域旅游的生命,打造更具文化吸引力的全域旅游。

目前,理县拥有世界遗产品牌3个、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7个及多个省级品牌,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省级旅游强县、省级乡村旅游强县、旅游扶贫示范区等称号。在2018四川十大特色旅游品牌网络评选中,阿坝州景区占到9项,理县独占其中5项。

今年1—8月,理县共接待游客360.51万人次,同比增长14.51%;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246497.07万元,同比增长15.17%。

如今,全域旅游成为理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理县将继续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旅游重点项目,努力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旅游需求,加速旅游产业“全域发展”,实现旅游效益“全域共享”。

新闻推荐

遂宁高新技术产业船山园区正式成立

授牌现场四川经济日报遂宁迅(记者张琳琪文/图)近日,遂宁高新技术产业船山园区成立大会召开。遂宁高新技术产业船山园区位于...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