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变景区美景变产业 理县以全域旅游带动全面发展走笔
■唐爽 记者 邹阳
沿国道317线与杂谷脑河一路西行,在美丽的“藏羌走廊腹地”有一颗灿烂的明珠——理县,在这片土地上,自然景观与藏羌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景区”“毕棚沟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米亚罗红叶、孟屯河谷等秀丽的自然风光享誉全国;集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于一体的古尔沟温泉以崭新的姿态拥抱各地游客;当地群众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兴办农家乐、乡村旅店等经营实体,旅游接待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一幅全域旅游画卷正在杂谷脑河畔徐徐展开。
“依山而居,垒石为室”。位于理县木卡乡的木卡羌寨依靠自然坡度呈梯状布局,高低错落,被誉为“岩石上的羌寨”。自理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来,这座古老的羌寨从历史的长河中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退休后,我一个人在家闷得慌,自发展旅游业以来,来家里的客人络绎不绝,不仅有成都、重庆、上海的,甚至还有来自美国的游客来我家,和他们一起喝茶聊天,给他们介绍羌族文化,他们给我讲述世界各地的故事,我这个老年人的眼界比原来更开阔了。”家住木卡老寨子的陈绍清大爷是目前居住在老寨子仅有的几户住户之一,说起退休后从事的“旅游副业”,陈大爷滔滔不绝。
虽然陈大爷的四个女儿都早已成家,他一个人守着老房子,但来来往往的游客让陈大爷的生活过得无比充实。每年,西南交通大学和阿坝师范学院的学生都会到陈大爷家来采风作画,“他们到我们这里采风,把我们这儿美丽的风景宣传出去,我特别开心也特别自豪。”
同时,在位于木卡老寨子旁的木卡新寨子里,一栋栋漂亮的民居映入眼帘,错落有致。村民朱小红最近总是在农家乐里来来回回忙着招呼客人。
2009年,对于朱小红来说意味不凡。“我是从2009年开始从事旅游接待的,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太好,最近几年,全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岩石上的羌寨和石板烧烤,到我们这里来的游客是越来越多了。”
去年,朱小红的农家乐共接待游客2000余人。“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今年的生意肯定会更好。”上个月,朱小红的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0余人,实现收入10000余元。
镜头来到孟屯河谷,一股澎湃的全域旅游热潮在山山水水间凝聚涌动。
“每个周末住都住不下!”上孟乡青稞驿站的老板陈金强告诉记者,每到周末,他家的客栈就处于满房状态,“不提前预定,根本没房间。”自2013年开始从事旅游接待以来,陈金强家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家里的收入就靠挖虫草、卖枸杞,自从开始搞旅游接待以来,现在每年收入是往几年的好几倍,2018年,我们收入就有20万元左右。”谈到现在的经济收入,陈金强喜上眉梢。
位于理县上孟乡境内的孟屯河谷因风光旖旎,被称为“背包客的天堂”“梦开始的地方”。据上孟乡副乡长吴伦林介绍,像青稞驿站这样的农家乐,上孟乡一共有123家,每到周末,来自重庆和成都周边的游客就会自驾或以团队的形式来到上孟乡,“一到周末,上孟的街道堪比‘春熙路’,来来往往都是外地游客。随着全域旅游浪潮的袭来,现在我们这里的旅游条件成熟了,名气也打出去了,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让我们这里的服务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理县已接待游客274.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531.36万元。下一步,随着汶马高速全面建成通车,理县将有效融入成都2小时经济圈,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将更加开阔。
近年来,理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把旅游产业作为理县发展生态经济和推进脱贫奔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变“高山峡谷制约”劣势为“立体多样发展”优势,走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之路,生态观光游、文化体验游、避暑康养游、山地运动游、艺术创作游五大业态竞相发展,“全域景区、全民参与、全程服务”的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四季同热”的全域全时旅游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如今,“赏红叶、浴温泉、住寨子、体验藏羌风情”已成为理县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看不完赏不尽的美色美景,说不完道不尽的民风民俗,诠释着理县“吉祥之地”的深刻内涵。
新闻推荐
又讯(唐爽记者泽英)为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理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