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阿坝步伐

阿坝日报 2018-03-26 10:01 大字

(紧接1版) 去年6月,专业合作联合总社在该县牦牛产业园区的生产销售基地建起来了,11个乡镇36个行政村7000余户10677名农牧民群众参与其中,吸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扶贫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和入社务工等形式,实现直接受益、合作受益、综合受益。

文旅相融——

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3月18日,理县在蒲溪乡休溪村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夬儒”节,传统的祭祀活动,原生态的戏曲歌舞表演吸引着来自香港、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的游客,让这个在大山深处的村寨备受关注。

古羌“夬儒”节自2012年首次向公众推出后,至今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随着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对外宣传的深入推进,“夬儒”节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古羌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成为理县弘扬、传承、展示传统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要体现深厚的文化传统。“蒲溪乡的穷是出了名的,以前就有人开玩笑说,蒲溪穷得就剩传统文化了。”蒲溪乡党委书记周志宏说,以前被人嘲笑的传统文化现在变成了“摇钱树”。

在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一幢幢具有嘉绒风情的民房是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秘密法宝”。借助于“古尔沟温泉——丘地民俗生态观光游——登山基地户外行”旅游线路的打造,丘地村动员村民加入旅游合作社,社员以村民为主,现有社员49户,所有农户均具有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全村一天可以接待840余名游客。

“精品旅游村寨的打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7岁的泽朗斯基谈起村里的变化喜笑颜开。

近年来,理县在“打造国际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文旅相融已经成了促进该县旅游产业全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带动一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去年,理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多亿元,住特色寨子、赏传统文化、吃本地美食成为了游客们最喜爱的游玩方式。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告别了人畜不分的老式住房,住上了易地搬迁新房,修建了独立的卫生间、洗澡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寻衅滋事、酗酒赌博、偷盗牲畜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农牧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走在阿坝县贾洛镇,一排排崭新的牧民新居鳞次栉比,城乡环境整洁有序;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迎面而来,目之所及,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正从容运笔,一股崇尚文明和谐有序的新风尚涤荡乡村,温暖人心。

“现在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酗酒、赌博的少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好了。”贾洛镇日阿洛村村民尕尔科高兴地说道。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今,阿坝州正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推动着阿坝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新闻推荐

农业部:去年查处草原违法1.3万起 涉犯罪案件300多起

农业部关于对8起破坏草原资源犯罪案件的通报2017年,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与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认真贯彻实施《草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

理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