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年翻两番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理县脱贫攻坚战为何打得如此漂亮?
8月末的一天,夕阳伴晚霞。站在自家果园的山坡上,37岁的王丽亮开嗓子,唱起了理县人都爱听的那首《太阳里走来的羊角花》。
王丽是阿坝州理县木卡乡九子村的村民,一家4口守着家中的8亩地过着小日子。如今,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王丽心里自然越来越舒畅:“以前在这高半山上,过日子要靠天吃饭,自从理县实施高半山综合扶贫和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山里人的日子就有了盼头。”
在理县的81个行政村中,贫困村占到了36个,且大多数分布在高半山和深沟远寨。从灾后重建到综合扶贫、产业致富、脱贫攻坚,理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265元增加到2015年的9645元,翻了两番,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理县的脱贫攻坚战为何打得如此漂亮?记者带你走进理县,一探究竟。
乡村故事 >>
“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近日,当最后一件青脆李装上商家的运输车时,木卡乡副乡长、九子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德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轻松地吐了口气。别以为这个“第一书记”真的可以轻松了,用他的话来说,错季节红脆李和雪山兔养殖才是他们的主产业。
从2015年7月到九子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王德宗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寻找脱贫致富的出路,通过和华西生态养殖公司多次协商,达成由公司免费提供雪山种兔给村民养殖,并提供技术服务、出栏后按合同价回收的协议。并初步形成了九子村“以种植业带动养殖业,以养殖业促进种植业”的思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业。
王丽家是九子村率先试养雪山兔的。2015年6月,王丽从华西生态养殖公司抱回了60只种兔,到年底时,收益已经达到6000余元。今年华西生态养殖公司又免费向九子村提供了420只种兔在7个贫困户家中推广,王德宗和村支部书记主动承担起雪山兔养殖的监督责任。
与这7户人家不同,村民王平种的是一种名叫“重楼”的中药材,在他家的2亩田地里,重楼已经种下,只等明年6-7月份间苗。重楼成熟后,1斤可卖300元左右,收益很可观。
余惠军曾经是九子村有名的特困户,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他主动申请学习水果栽植管理技术,如今他家8亩地里全部种上了特色水果,由于余惠军科学栽植,精心管理,种植的水果色泽鲜艳、口味纯正,一度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余惠军说,他家每年有6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已经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数据呈现 >>
农牧民纯收入7年翻两番
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在前期调研调查的基础上,理县编制完成了《理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方案及36个贫困村脱贫规划,召集行业部门牵头制定10个专项扶贫工作方案及17个年度扶贫计划。
该县还将自然条件艰苦、土地资源未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彻底改善的蒲溪乡、下孟乡2个乡整乡推进,对贫困群众集中的甘堡乡熊耳、联合、日尔脚3个村,薛城镇甲米、塔子2个村等9个区域实行连沟连片扶贫开发,编制完成“2+9”集中连片开发方案,围绕“新房、新村、新景”和“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做到“一村一详规、一组一措施、一户一安排”。
截至2015年底,理县通过创新“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网络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下孟泰康生态养殖、夹壁向巴堂菌类加工、薛城喜悦羌绣庄、通化羌山红中蜂养殖协会等专合组织193家,扶持壮大欣怡农场等家庭农场13个,近万名群众在专合组织的带动下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结对服务农村计划,订单式开展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2015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5期,培训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村劳动者和致富带头人2273人次,2016年以来,已经开展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培训达到1800人。今年7月,理县农业产业脱贫办同36名农牧业技术人员签订《理县***农业产业脱贫目标责任书》。
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08年灾后统计的35419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4534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265元增加到2015年的9645元,翻了近两番,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下一步,该县将紧紧围绕实施县委“2213”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精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全力实施教育卫生扶贫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集中各方力量和智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在全州率先一步、提前一年实现小康。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月日上午,全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西昌召开。州委书记林书成出席会议并讲话。州委副书记、州政府代理州长苏嘎尔布主持会议并讲话。县委书记瓦西亚夫,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高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