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走在羌山云朵下的教育人——记阿坝州终身从教模范教师张光友

阿坝日报 2016-09-20 00:00 大字

■记者马兴琳

阿坝州优秀教师”

“阿坝州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阿坝州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

从理县营盘街小学担任教务处主任,到理县教育股股长;从理县通化小学校长到通化中学校长、书记。翻开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学校退休教师张光友厚厚的人生履历,我们不难梳理出他教坛生涯中的一串串优秀业绩和硕果累累。

爱岗敬业铸师魂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张光友老师从教三十多年年来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执著追求。

张光友深知社会赋予了很多耀眼的光环在教师身上,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无论是当一名普通教师,还是担任学校领导的他都努力做到了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师德的高尚。

1980年,刚出中师校门的张光友被分配到理县营盘街小学,由于工作出色,个人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强,两年后被任命为学校教务处主任。任职期间,营盘街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跃居全州前列。张光友个人被理县团县委评选为“新长征突击手”。

1991年的夏天,全州中考刚刚结束,理县迎来瓢泼大雨,连续数日的大雨致使理县主干道路垮塌,车辆无法通行。眼看阅卷工作就要开始了,全州各县的中考试卷却被堵在了米亚罗镇,情况万分紧急。作为教育股负责人,张光友随即主动要求步行去米亚罗镇抢运试卷。

面对狂风暴雨、塌方、泥石流,一路上张光友和几个同事冒着暴雨和飞石的危险步行五十多公里,硬是将试卷从米亚罗背回理县。正是由于张光友和同事两天一夜的努力才及时保障了全县中考阅卷的顺利进行。

因为此事,他还被当时教育局的领导称为“理县教育界的一头老黄牛”。

扶贫助困显大爱

“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着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份薪水养家,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亮丽我的人生;我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张光友常常这样说。

用关怀,让教职工渡过难关;用爱心,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在张光友的眼里,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

“多亏了张老师我们才渡过了难关。”谈起1987年夏天自己家遭遇的那场火灾,通化村村民银术千对张光友充满了感激。一场火灾让银术千的家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张光友得知情况后,立即拿出微薄的工资为银术千家买来大米、清油,帮他们渡过了难关。而此时的他每月仅四十多元的工资。

1989年,卡子村遭遇泥石流,张光友发动全校教师为受灾村民杨永平家捐款捐物;

2003年,张光友发动党员献爱心为甘溪村学生吴丹莉(白血病患者)筹资近万元;

不仅如此,张光友还教育学生要孝敬长辈,尊老爱老。在他的班上同学们遇到了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自发的组织“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他的学生传递着爱心,班级里充满了温情。他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张光友的学生马建告诉记者,上学时他最喜欢上的就是张老师的课,因为从他的课程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

一位行走在羌山云朵下的老教师、老校长,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为学校的教师、学生做出了表率,做出了榜样。

新闻推荐

机关里的乡土专家果园里的农民医生

■本报通讯员理县朴头乡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在工作中把服务村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村民致富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扎根基层31年,坚持把家安在田间地头,服务送到村民家中,为提升村民农业劳动技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