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田野上吹响春耕“集结号”——理县春耕备耕见闻
■实习记者夏姆记者袁娜颜天杰
人勤春来早。时值春耕,日前,记者到理县进行采访,不由得被一个个春耕备耕镜头、一幅幅农民群众辛勤劳作的画面所感染——在理县广袤的田野上,一片忙碌。
镜头一【田间地头话增收】
4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理县夹壁乡夹壁村,在317国道旁,看到一片片土地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地膜,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一个个碗口大小的洞。该村村民哈姆斯基正忙着把莴笋种子种进覆盖好了薄膜的地里。“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的作用,尤其是我们高原气温低,要使用地膜,莴笋才会发芽。”
哈姆斯基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公路边,一直经营一家农家乐,耕地很少。过了年之后,闲不下来的她就在旁边新开了一亩多地,准备种植莴笋和白菜。“村里不少人都是三月种莴笋,七月种白菜,一年下来一亩地还能挣好几千元,要是赶上行情好的话,上万元也是可能的,所以我今年也想试试。”
听到记者采访,正在地里帮忙的阿斯满也加入交谈。“我家里有5、6亩地,虽然只有我和老伴儿两个人在家,但一年光种植白菜就有6、7万元的收入,我跟老伴儿开支也不大,准备多存点以后给儿孙用。”
镜头二【喜滋滋算起收入账】
走进理县新桥村,只见一块块绿油油的大蒜田里,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李发军正和来帮忙的村民们忙着掐去蒜苗的黄叶,然后打捆整齐地码在地边,空气中弥漫着蒜苗的清香。
看着大拇指般粗的蒜苗,李发军心里乐开了花。“这些蒜苗是去年冬天种的,由于我们这里气温低,所以蒜苗长得慢。”李发军告诉记者,这些蒜苗会被送到理县县城大大小小的餐馆里,“批发的话基本上两元左右一斤,零售可以卖三、四元,这一亩地下来有一千斤左右,可以卖几千元。”
李发军告诉记者,种植蒜苗不仅是为了卖钱,主要是给土地“消毒”,让地里的白菜长得更好。“现在正值种植白菜的季节,等我把蒜苗卖了之后,就用这些钱去买白菜种子和肥料回来播种,完全不耽搁。”
镜头三【机械化助力春耕】
临近傍晚,记者一行还未走近,远远就能听见旋耕机发出的轰鸣声。在新桥村高世云家的地里,他儿子正在地里忙着用旋耕机翻地。看到记者到来,高世云停下手中的活儿,和记者交谈了起来。
“这台旋耕机是今年刚买的,我们特地到省科技院买的最好的型号,就是为了回来使用更加方便。”高世云告诉记者,这些年靠着党的惠农好政策,他家的地里不仅种了传统的大白菜,还种了不少红脆李。
“现在我们农村还是要搞现代化、机械化,各种机器都要会使用,不然就真的吃不开。你看现在村里基本上都是农机耕地了。”高世云的儿子说,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化耕作正在逐渐推广开来。特别是这几年国家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农民购机积极性越来越高。
新闻链接:今年1至3月,理县完成小春作物播面4492亩,其中:粮食播面2520亩、蔬菜播面1169亩、其他作物播面803亩,预计将实现经济总收入8348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雪杨光华)为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掌握相关知识,提高逃生避险、自救互救能力,5月25日,理县卫计局联合朴头乡政府、县医院、疾控中心及汶马高速11、12标段,在朴头乡朴头村举行2016防...
理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