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夬儒”:一场关于春耕的对话

阿坝日报 2016-03-11 13:56 大字

■吴冰凌唐俊峰

为了秋收的喜悦,很多地方会举办欢庆的晚会。虽然没有春耕的辛勤,就没有秋收,但很少有地方会载歌载舞地迎春耕,而在理县的蒲溪乡河坝村羌寨,却会举行传统的祭祀祈福和用欢快的歌舞喜迎春耕。

其实,在羌族传统的农耕社会中,“春祷”与“秋酬”是最为重要的传统祭祀庆典。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的羌年是最具规模的“秋酬”祭祀庆典,在羌族地区普遍盛行。而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夬儒节”便是极具代表性的“春祷”祭祀庆典。“夬儒”在羌语里,为牲畜或所有生灵幻化升天之意,被赋予了神性的耕牛、山羊便要在这万物复苏的头一日与天神“对话”,传达村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美好心愿。

3月10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当天一大早,蒲溪乡5个村的数百名羌族村民早早起了床,男子着绣花白袍黑褂花布鞋,黑白布巾绑头,捆了绑腿;女子一身深色绣花的布裙,裹了绣花头巾,装扮一新,齐聚祭祀塔。

随着羊皮鼓的敲响,全乡男女老少在释比的带领下,烧起香柏枝、蜡、纸钱,向天神、山神、水神敬上美酒,宰牛杀羊,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请神灵降世,消除虫害,祈求天神和山神等神灵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全寨安宁。村民们还在祭祀塔前,当着诸神灵的面许下诺言,要在来年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耕织,不偷盗、抢劫。

耕牛或山羊是“夬儒节”最为重要的神性媒介。羌人笃信杀掉肉身,其魂灵才能沟通天地,从而将天神的赐福带回人间。因此,释比诵唱《太平经》,杀牲祭祀,是“夬儒节”最为重要的仪式环节之一。

“活动前一个月,羌寨里选出来的会首就要召集村民开会,筹集资金,准备牛羊、青稞、菜品,谋划祭祀活动。”对羌族民俗活动有着多年研究的王科贤老人告诉记者,举行夬儒民俗活动,则意味着春耕的开始。村民通过杀畜祭祀,祈福春耕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避免虫灾和野兽的糟蹋,无灾无害。

祭祀结束后是羌族释比戏表演。诙谐幽默的语言、夸张滑稽的动作,以及即兴的现场互动,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进而凝聚人心鼓励耕种。随后便是羊皮鼓舞、传统拉棍子舞、织麻布、吊羊毛、羌笛制作、羌族剪纸等富有古羌文化特色的活态展示,全景展现蒲溪羌族生活、农作等场景。

“夬儒节”于2014年6月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主要传承地理县蒲溪乡一直盛行上百年,规模甚大,全寨男女老少都自发参与其中。

新闻推荐

理县一颗印村果农在为苹果树浇水

早春时节,气温逐渐回暖,村民们全力投入春耕生产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图为理县一颗印村果农在为苹果树浇水。记者唐俊锋摄

理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理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