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甘溪村
■阿穆楚张琳谢晓庆肖笛
“微微朝雨过甘溪,几户人家屋盖泥。云雾不分山左右,汉羌只隔水东西”,一首《过甘溪》生动地描绘了200余年前茶马古道上这个重要驿站当时的状况,如今杂谷脑河两岸的茶马古道早已退隐江湖,今天这个古道上的驿站--甘溪村也正在实现从灾后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样板村到致富奔康奋进村的转变。
位于国道317旁的甘溪村在汶川地震前还是一个房屋挤挤挨挨,家畜、家禽遍地跑,粪便、垃圾满街是,行走下足都难的村庄,灾后恢复重建精品旅游村寨打造中,理县将古汉建筑与羌族建筑有机结合,使甘溪形成了千年古柏广场、滨河栈道、小河口杨柳河、窄宽巷子等特色风貌,这个既蕴含江南水乡的细腻,又富含古羌文化风韵的美丽村寨作为桃坪甘堡4A景区的重要节点,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村两委的强有力领导,群众充分发挥勤劳、聪慧的特性,不等不靠,走上了一条自治自立,致富奔康的路子。
好政策就是大扶贫
走进通化乡甘溪村村委会的办公楼,“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的八个大字格外耀眼。说起张贴这8个字的初衷,村支部书记杨剑说:“我们现在生活好了,补贴多了,日子火了,好的政策就是最大的扶贫,没有好政策怎么谈变化,这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爱国爱党是我们最朴实的感情。2009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我就一直在想,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激,同时也让老百姓有一个统一的行为规范。想了很久,才想出这八个字......”
在五保户康树清家里,整齐的摆放着四川日报、阿坝日报等400余份报纸。唯一不同的是每一份报纸上面都有康树清用红笔画的五角星。“理县邀请老乡回家创业”三颗星,“桃坪乡佳山村脱贫记”五颗星,“理县604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四颗星”……虽然字不是全部认识,但每一份报纸都有他浏览过的痕迹。“这些都是村上领导给我送过来的,共产党好啊,不忘我这个五保户,没想到我还能安度晚年,全靠国家的好政策啊。”
说起现在村上正在开展的孝老爱亲人物评选活动,村支部书记杨剑充满了干劲:“对家庭负责,爱家是我村的老百姓最朴实的出发点,也是全村人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最直接的动力,所以我们把爱家这个标准列在了最前头。我们准备年前搞个评选活动,设立了好媳妇、好女婿、最美老人、最美儿童、最美儿子、最美女儿等奖项。”
在甘溪街广场,我们碰到了康从华正带领9个人的队伍打扫卫生,虽然飘着小雪,寒风瑟瑟,他们仍在认真地打扫。“我们村共分7个组,每10户分一组,轮流打扫,一个组一天,风雨无阻,大年初一也不落下。”康从华顾不上和记者多说,朝栈道方向走去。据了解,从2009年建成精品旅游示范村以来,村民们轮班坚持打扫村子,已经7年了。“以后要是有机会大家早一点路过这,一定能看到村民们打扫村子的情形”,杨书记笑着对我们说,“这也是我们甘溪人爱村最直接的表现”。
大事小情不出村
亭子、路灯、指路牌、建身器材……在甘溪村所到之处,所有公共设施都完好无损。说起以前,甘溪村可不是这幅模样。“以前横幅刚挂起,转眼就被撕掉,村里帖个通知,白天粘起晚上就没有,现在连续贴8天角角都不得落。”村会计颜长国告诉记者。
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改变发生在甘溪村“两委”会换届,经公推直选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之后。面对以前的“烂摊子”,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迎难而上,决心要啃下这几个“硬骨头”。
“村民自治,怎么治,治什么。”甘溪村两委会班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制定,必须执行,不能搞特殊化,人人平等。”不论大会小会,这都是村委会班子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有一次,村民吴怀德倒车把路灯碰坏了,在村委会的监督下,吴怀德第一时间花200元钱请来电工安好,还有一次村上有人反映有人拉沙子把村里的栏杆弄坏了,村两委查明找到张小红要求修复,几天后张小红便请木匠把栏杆换成了木门,即方便了自己又保证了栏杆的完整。
村干部处理这样的小事,多得不胜枚举。对于下决心去掉外村对甘溪称“甘七两”这个绰号,这是新任班子要啃的最大的硬骨头。
“我们村个别村民卖水果时短斤缺两、以次充好,严重破坏甘溪村的形象。”说起‘一个耗子打坏一锅汤\’的这件事,理县通化乡甘溪村支部书记杨剑虽然感到委屈,但他知道,只有下决心整治这个“老大难”问题,才能为村上正名,为全村发展扫除障碍。
今年九月起,杨剑白天忙着协调水果市场的建设用地和设计等相关工作,晚上挨家挨户给村民送书信,交心谈心。终于,占地400平米,长80米的甘溪村小河口水果销售市场于2015年10月投入使用。
疏堵结合,村两委一边跑建水果市场的事,一边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引导,“我们必须要做到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假一赔十,不诚实者有权利取消摊位,而且不能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杨剑在村委会上向村民亮出了整治的决心和信心。
“村干部得力,村民们齐心,作为乡干部从来不为村上的事操心,这让我们乡党委政府更有理由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工作”。通化乡党委书记颜贵军说。
自立自强奔小康
从最初的人均耕地不足4分到现在人均耕地只有1.3分,甘溪村如何实现人均收入上万?
早上8点,村会计颜长国报着一大堆文件来到村支部书记杨剑家里,让他审核2015年村贫困户学生名单和集体管护员的工资。在门外,村民胡久成骑着摩托车从杨剑门口开过,“他这段时间都是早出外归,在桃坪干水泥工去了。我们村里的人冬天也没闲着,哪里挣钱哪里去”。
在路上,记者见到了正乘车去上孟的王先华,“这几天上孟有人结婚,请我当厨师,300元钱一天。”像王先华这样的手艺人,甘溪村还有几个。
“今年年我家甜樱桃一共卖了5万多块钱,来这儿旅游的人多了,果子比以前好卖了,今年结的比去年好,收入也会比去年好了”在村民杨敏家里,他笑嘻嘻的向记者盘算着自己的丰收成果。
甘溪村河边农家乐主人张大金说,“村里经过精品旅游村打造,村庄变干净了,我家也收拾了几间房屋来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还可以摘我们自己种的水果,今年收入有10万余元。”
据村主任张启能介绍,甘溪人勤劳,一年四季不休息,卖完自己的特产,做点小买卖、到了冬天凭手艺到邻村打工。村里人自己总结了“我们村是两多一少”。一是车儿多,一共150余辆。摩托车家家都有,其次是三轮车、电瓶车、面包车和轿车。二是手艺人多。无师自通的泥水匠、砖瓦工、厨师、农技员就有30余个,凭手艺赚钱活儿也多。三是打麻将的少。在甘溪村,一年四季都很少见到打麻将的,村民们都忙着挣钱养家,闲不下来。
带着好奇,走访不到一个小时,记者近距离地看到甘溪村人入冬后人是一番忙碌的情景,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真正见识了什么是“两多一少”,什么叫勤劳聪慧。
如今的甘溪村房前屋后果树成林,冬桃、甜柿、核桃、甜樱桃、葡萄等特色小水果四季不断,依靠农家生活,乡村自然环境,许多村民都开始办起了农家乐,甘溪村正在成为农家休闲型乡村旅游村寨。同时甘溪村还成立了四个协会。即旅游协会,通过协会管理,积极规范发展星级农家乐,以特色菜品,农家生活吸引更多乡村旅游爱好者前来游玩;锅庄表演协会,围着篝火,跳起锅庄,让游客也参与其中;果蔬协会,用科技种植好特色小水果,让游客尽情体验采摘的乐趣;羌绣协会,向游客展示羌绣作品,感受羌族文化的魅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明)3月7日,理县文联与县审计局在文联展厅举办了精彩的欢庆“三八”运动大会,进行了乒乓球、跳绳等多项趣味运动。此次活动约30余名女职工参加,是送给妇女同胞的节日礼物,不仅丰富了女职工的...
理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