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只身托起藏寨羌乡明天的太阳 ——记理县通化乡甘溪村幼儿教师周安蓉

阿坝日报 2015-10-21 14:08 大字

■实习记者哈斯满杨骁记者袁娜

二十五年前,踏着恩师走过的路,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高的神圣感情,她走上了三尺讲台。

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并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在那一方黑板前,她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她就是理县通化乡甘溪村幼儿教师周安蓉。

春风化雨暖人心

清晨,天刚蒙蒙亮,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周安蓉步履匆匆。在匆忙吃过早饭后,周安蓉一早便来到了幼儿园打扫清洁卫生,收拾孩子们的玩具,为一个小时后孩子们上学做好准备,这个固定的习惯从1990年开始,她已经坚持了25年。

与别的幼儿园不同,周安蓉开办的幼儿园办学条件艰苦。由于没有资金来源,整个幼儿园只有她一个老师,而她肢体残疾脊柱侧弯,不宜过度劳累,办学条件很是艰苦。上学的孩子现在有21名,都是附近两个村的农村孩子,年龄从2岁到6岁不等,所有的孩子都由她一人照料。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她一个人打扫卫生、给孩子们上音乐、体育、美术、识字等课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放弃过学前教育,竭尽所能,默默地奉献在这平凡的岗位上。

鉴于幼儿教师的特殊性,周安蓉对学生的关心不仅仅是帮助他们读书识字,任何生活的细枝末节都得为他们考虑周全。“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太粗心,这就需要我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好他们。”周安蓉说。

上课前,她提醒孩子们准备好学习用具;上课时,她要求孩子们认真听讲开动脑筋;课后,她还要嘱咐家长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春天提醒孩子们讲卫生,防疾病;夏天教导他们防水,不做危险游戏;秋天叮嘱他们不喝生水,早晚添衣中午减衣;冬天注意防滑保暖预防感冒……凡此种种,周安蓉总是悉心照料着孩子们,她不仅是孩子们学习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细心的“好妈妈”。

痴心教坛终不悔

作为教师,这一职业选择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决定了它终身都要像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周安蓉执教25年,她遇到过无数困难,但她坚信,没有比心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幼儿园办学条件艰苦,这是她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起初,刚成立一年的幼儿园因老师的离开,将要停办,眼看村里的孩子没有人管,周安蓉找到村干部,主动要求接手这个幼儿园。“既然接手了,幼儿园就得有正规幼儿园的样子。”周安蓉说。初中毕业的她什么乐器都不会,但为了能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她自己买来电子琴,向乡上的教师学习。为了能够给孩子们上多媒体课,她又自己掏钱,花了4000多元买来了电脑。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周安蓉又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了玩具、课外书和作为奖励的糖果、小红花等。其实,周安蓉家境并不富裕,开办的幼儿园收费低,家庭主要收入靠丈夫外出打工。2012年之前,除去孩子们的各种开销,她每月只有200多元的收入。收入低,责任重,工作强度大,丝毫没有影响到周安蓉25年来不倦地坚持,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她认为奉献社会应尽的责任。

如今,周安蓉的幼儿园办得也越来越像样,小小的教室里,电脑、电子琴、各类幼儿玩具、书籍一应俱全。课堂上,伴着周安蓉悠扬的琴声,孩子们的歌声清脆悦耳,如蜜一般甜进了她的心里。

冬去春来,周安蓉一干就是整整25年。这25年,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带大了村里和附近村庄的两代人,近400个孩子。

回首周安蓉走过的每一步,她所耕耘的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动着一颗颗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在三尺讲台上,她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与责任,只身托起了藏寨羌乡明天的太阳。

新闻推荐

增强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理县——中共理县县委书记蔡清礼谈依法治理

近年来,理县积极加强社会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有力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就如何进一步抓好法治理县建设,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共理县县...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