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力旅游业理县插上腾飞翅膀

四川经济日报 2015-10-14 00:26 大字

□ 蓝措

10月12日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

夜幕下,理县街心花园的阶梯灯带像极了五线谱,霓虹灯映衬着的吉祥谷大酒店如布达拉宫夜景般迷人。

近七百名理县本土群众演员在县文体中心进行着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10月15日晚,他们就要参加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开幕式的文艺汇演。两个多月的辛勤付出,就要在15号晚上见分晓了。他们实在太累了,是该休息片刻了。但身体上的劳累丝毫不影响大家的情绪,就在带妆彩排羌族舞蹈《萨拉尔泽》、羊皮鼓舞《天鼓》、嘉绒藏族歌舞《来苏荷畔的呼唤》和大型叙事锅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巴森根》之前半个小时,表演《接新娘》的群众演员们还一边相互整理着服装,一边聊着今年大白菜的收成,在她们由衷而开心的笑脸上,写着源自骨子里的自信与荣耀。

如今在理县,每一个普通人的脸上都时常洋溢着自信、自豪。这也许和大家越来越幸福的生活有关,这种满足感来自内心,遮掩不住。

这一切,我觉得和理县这些年来大力发展旅游,并收到良好效果有关。

家乡,美了。人心,和了。生活,越来越顺了。

时下,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已在理县大地上迅速蔓延。而我心中的这份热爱,源自这些年来对身边所发生事物的深入了解。今天,我就以一个土生土长理县人的身份,以一个理县旅游发展见证者的体会,和大家聊一聊我所知道的理县旅游。

讲解 让理县更美丽

2011年10月24-26日,在毕棚沟景区举办的“赏红叶,浴温泉,住寨子,体验藏羌风情”为主题的四川省米亚罗红叶温泉节,拉开了理县乡村旅游朝“文旅互动、农旅联动”纵深发展的大幕。

还依稀记得2012年理县红叶温泉节景区讲解大赛金奖得主易西关的参赛感言——“游走在我的家乡理县,就像旅行在电影里,天和地是自然的画框,理县这座小城就是框中最美最令人陶醉的一幅油画。游客看寨子,感兴趣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讲寨子,解读的是祖先生活的故事和日积月累的生活智慧,传达的却是无法替代的市场吸引力。”

理县深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极具魅力的语言的意义”,一直重视对藏羌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并把讲解作为传播文化,提升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011年以来,为了发展好节庆旅游,理县先后培训了二百余名理县社会各界的青年讲解人员、志愿者,如今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其中不乏行业和创业的佼佼者。

2013年,理县创新性地推出了全景式讲解进行精准营销的模式,开创了乡村旅游推介的理县特色之路,成为了展示和宣传我县对外形象和促进理县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木卡羌寨等地长期从事旅游接待的人,人人都是理县旅游大发展的见证者,几乎个个都是讲解员,他们向每一个到来的游客热情地讲解着理县的过去、理县的文化、理县的习俗、理县的美景……仿佛不用这种方式就不足以表达自己对理县旅游的热情,就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节庆 让理县更自信

从2011年以来,理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节庆活动举办和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连续四年举办红叶温泉节。

马上,我们又可以过节了——今年10月14日—16日,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将在理县举行开幕活动。由理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的主题为“多彩理县情,欢乐吉祥谷”的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活动将持续到11月底。

理县人应该为自己骄傲:理县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干出影响力。2011年以来,理县并明确提出节庆理县发展方向,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层出不穷:花儿纳吉节、若木纽节、俄比且迪节(白石祭)……

2013年的红叶温泉节,“全民参与,群众主体”的办节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摄影作品展”“青少年民族文化艺术活动月”“藏羌锅庄大赛”“民间体育竞技活动”“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家庭文化活动月”“高原青稞酒文化”活动七大主题活动和花儿纳吉与嘉绒若木纽节有机衔接,将人民参与群众活动的面进一步广大,让文化挖掘的内容进一步多元。

“民歌大赛”上通化西山的老农民杨开富以一首自己整理创作的《背背子山歌》荣获一等奖。此后,杨开富积极想办法、谋路子,撑头成立了理县阿尔格古羌文化协会,并在门曲调、敬神曲调、开坛曲调、花夜、离娘、将军令、大金令、闹山汉等17首吹唢呐曲调的基础上,创作出背柴山歌、求雨歌、耕地山歌等50余首劳作歌。2014年的花儿纳吉赛歌节活动中,杨开富排练表演的祭羊神成了通化乡的重头戏,今年9月以他为主的西山老百姓又成功地组织策划并举办了西山白石祭活动。

随着节庆活动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新形势下的最炫民族风在理县藏寨羌乡吹开,民间文艺爱好者自发组成的表演团体已达到68个,各村各寨的大大小小的舞蹈团队更是多达200个。十余支队伍还常年活跃在文化旅游市场上,在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同时增加了收入,丰富了旅游业态。

“全民歌舞,共谱华章”的局面是对理县形象的经典概括。

正是因为理县举办节庆群众性活动,才让老百姓有了自觉挖掘和展示文化的舞台,正是因为这些活动的展示,才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全县的文化。感谢节庆活动为理县这个山高谷深,风景秀丽,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省级名泉—古尔沟“神峰温泉”、东方古堡—桃坪羌寨、毕棚沟自然风光等的旅游大县,增添神来之笔。

旅游 让生活更美好

“发展旅游给你们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已连续当了三届甘堡村村支部书记的赵平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发展旅游让群众的观念变了,让群众对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让群众感到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美好了。”

他说,“5·12”地震前,村里人依靠人均不足5分的地,依靠上山采药和打点零工,收入很少。随着甘堡知名度的提高,特别是成功申报了4A景区以后,目前全村75%左右的甘堡村民都加入了搞旅游接待的行列。随着和游客越来越多的接触,村民们不但知道了该怎样“迎合”游客的口味了,同吃、同住、同劳动(采菜、摘水果),有的甚至当起了导游,为客人量身定制旅游线路, 有的还和游客“打老根”,“结亲家”,一种浓浓的亲情在客人与主人之间传递。赵平拉说,这城市里的人特别喜欢这样的大家庭气息,甘堡老百姓慢慢“掌握”了游客的这种心理,想方设法让游客满意,和游客交朋友,甘堡发展乡村旅游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赢得了许多口口相传的回头客。

赵平拉还说,来的客人,一般都是素质较高的,村民与他们交流,既增进了情感增长了见识,还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现在他们也结伴去旅游,既享受、放松了自己,也学到一些旅游接待的经验。

说起作为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增收,赵平拉更是信心满满。他说甘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留不住客人。村两委在村后建立了一个一百余亩的集体果园,打算打通另一条入寨路,引导游客进寨游览,并到果园观花摘果子,尽量让游客有看的、有体验的。当前发展夏季避暑游也是不错的选择,他们计划进一步完善超市、健身器材,提供运动休闲的场地,开辟锅庄广场等,让游客住在这个功能较为齐全的“天然绿色特色小区”,这样长期避暑的客人也就留得住了……

如今,理县越来越多的群众投身于发展旅游,并逐渐形成了共识,认识到文化的注入才是保证旅游持续发展最核心的元素。传统藏羌美食的推出,藏羌主题文化酒店的相继建成,民俗风情旅游线路产品的成型,藏羌手工产品的提档升级,个性化旅游线路的私人订制……多彩丰富的理县旅游资源正在越来越精明的理县旅游人手中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得到市场认可。理县乡村旅游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

今年“十一”黄金周,理县旅游业全面飘红,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1247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8.49%;实现旅游收入38349.08万元,同比增长46.86%,其中景区门票收入481.253万元。

这是理县借力旅游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的最好印证。

新闻推荐

理县地税国税联合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

今年4月是全国第25个税法宣传月,为切实加强税法宣传,4月18日,理县地税局与理县国税局聚焦近期营改增热点,联合开展税宣活动。此次宣传活动设宣传点,税务干部分组走进县城区域的营改增试点对象,现场开展...

理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理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