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病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访阿坝州大骨节病试点办主任刘木滚
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启动7年来,贫困地区和病区群众病痛得到有效缓解,疾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收入大幅增加。贫困地区和病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就进一步,夯实全面小康社会基础,记者专访了阿坝州大骨节病试点办主任刘木滚。
记 者:刘主任,你好。当前,阿坝州扶贫移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刘木滚:阿坝州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灾区。截至2014年底,据病情监测统计,全州13个县、220个乡镇中有12个县(除理县外)、95个乡镇流行大骨节病,379个村为病区村,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27.9%;病区村人口24.11万中仍有现症病人4.03万人,占16.7%,其中,Ⅰ度28640人,Ⅱ度8642人,Ⅲ度3045人。
尽管阿坝州试点及巩固提升工作实施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大骨节病的病因至今不明,一旦得病,不可逆转,现症病人无法医治和康复,需长期对症治疗以缓解疼痛折磨;二是病区致病流行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对群众的威胁尚未彻底消除,防止新发病稍有松懈就会反弹;三是病区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因病致贫、代际贫困现象和隐患仍然突出,患病群众家庭收入仍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四是患者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成为贫困程度极深、扶持难度极大、扶贫成果极难巩固“三难问题”的特困群体。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突破点在哪里?
刘木滚: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重大部署,围绕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探索建立试点及巩固提升工程的长效机制,把稳定解决大骨节病患者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控制病区病情、新发病和缓解患者疼痛,更加注重提高患者社会保障生活水平,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进一步增强患病群众“造血”功能,推动病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夯实全面小康社会基础。
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稳得住、固防治、能致富、促发展”的试点及巩固提升基本思路,大力实施更换粮食、社会保障、医疗救治、产业培育、能力提升“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更换粮食。对病区村所有人口继续实施更换粮食工作。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延长更换粮食执行年限。到2020年,随着病区群众发展条件逐步改善,依托增收产业提高收入水平,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二是社会保障。对患者继续实施集中供养、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措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到2020年,建立起Ⅲ度患者农村五保供养和Ⅰ、Ⅱ度患者农村最低保障制度,患者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
三是医疗救治。继续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切实加强病情监测、治疗、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加快病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到2020年,按照WS/T207诊断判定标准,189个重病区村(患病率>20%)、139个中病区村(10%≤患病率≤20%)达到控制水平;51个轻病区村(5%≤患病率<10%),达到消除水平。
四是产业培育。坚持“突出特色、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形成优势”的思路,加大病区产业发展培育力度。到2020年,力争实现379个病区村,村村有集体经济、1户1项稳定增收项目,基本建成特色优势产业。
五是能力提升。加强病区群众技能培训,既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又能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到2020年,对患病户有劳动能力的实施技能培训1万人,实现户户有一个“明白人”和致富能人。
我们将切实巩固试点成果,确保试点及巩固提升工作长期发挥效益,推动阿坝州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加强武警、消防官兵处置突发事件及应对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6月5日,理县公安局隆重举行武警装备、消防器材交接仪式,向武警理县中队、消防大队官兵移交了防弹衣、防盗门破拆工具组、...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