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长”的“大心思” ——记理县朴头乡一颗印村日足沟组组长邓全贵
■记者 杨刚 袁娜 子琦
“村民小组长是农村基层最低微但又是最辛苦的职务,大到村里的中心工作,小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都要小组长去操心。”但是,作为理县朴头乡一颗印村日足沟组组长的邓全贵却干得有滋有味,毫无怨言,始终默默地保持着一名普通群众的朴素情怀。
近年来,在带领日足沟组群众谋发展、求进步的道路上,邓全贵把自己共产党员的誓言深深地烙印在老百姓的点滴利益上,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使得小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果树”长出“大思路”,带领致富不怠惰
过去日足沟组一直靠种植大白菜、青莴笋等蔬菜,但近年来土地板结、各种病虫害不断增多,加之受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受到严重制约,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而现在,在日足沟组村民中说得最多、最关心的就是水果基地建设。灾后重建结束后,在邓全贵和全组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日足沟组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投入水果基地建设。
说起水果基地建设,还源于一件小事情。2012年,邓全贵把自己家门前不大的一颗红脆李树结的果背到县农贸市场,由于是自己家产的水果,也没有想过要卖多少钱,就采取半卖半送的方式处理了。结果回家一数钱,卖了300多元钱。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们都觉得种植脆李子是个好的致富门路。
面对老百姓的种植热情,邓全贵积极和朴头乡党委、政府、县农业局衔接。相关单位了解掌握这个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市场考察,并派农技站工作人员,深入到日足沟组就如何种植、如何修剪等实用技术对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今年,理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全县新农村成片推进项目,决定在日足沟组投资150万元,建设200亩小水果基地,基地建设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全组群众倍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邓全贵说,自己年近古稀,感到责任重大,这也许是他带领全组群众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他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实。
3月12日,日足沟组召开了全组群众参加的小水果基地建设动员大会。会上,他对乡亲们说:“小水果基地建设关系全组增收的出路,是全组群众当前的头等大事。小水果基地建设就是党委、政府在给我们建‘绿色银行\’,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享福”,全组村民听后都十分支持。为了确保建设质量,在会上,村民们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2名群众质量监督员。各农户还签订了责任书,保证全力支持、配合基地建设。
“小项目”牵动“大民生”,桩桩件件不含糊
为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邓全贵从田间道路、桥梁、灌溉水网等基础建设着手,于3月20日正式启动基地建设。集中人力物力,给每家每户修建地边保坎。他对每块地都进行监督,发现部分村民在修建别人家的地边保坎时,只注重速度,不注重质量的情况,他就立即喊停,并当面提出批评,要求整改。他语重心长地对村民说:“地边保坎是百年工程,是为子孙造福,我们必须严把质量关,修建保坎时要一视同仁。”为这事,他还得罪了一些村民和亲戚,但他认为,当干部就是要一心为公,就是要没有私心杂念,不捡山上一根柴,不拿群众一分钱,凡事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村民们说:“邓组长为了使基地建设和群众生产不发生冲突,还采取完成一块建设一块的办法。”现在,走在田边地角,可以看到,每一块地都是整整齐齐的,每一行苗木都是端端正正的,邓全贵心里不禁有几分自豪。据了解,截至目前,该组已经完成道路桥墩修建,建成田间道300余米,修砌地边保坎2000余立方米,建成小水果基地90余亩。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邓全贵告诉记者,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如何带领全组群众共同致富,建设好新农村,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他还有一些想法,等到基地建设好了,要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日足沟空气好,风景也好,再加上地理位置优势,可以吸引游客到田间自摘水果,体验农趣,带动日足沟乡村旅游发展,为村民带来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他说:“到那时,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没有辜负村民的期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蕤叶咏梅)8月22日,笔者从理县人社局获悉,理县26136张二代社保卡将陆续发放到参保人手中。据了解,第二代社保卡集中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五大保险数据,可实现在川渝两地医疗保...
理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理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