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有管 —— 仁和区“一事一议”侧记
□曾述国 胡良川
本报记者 黄国琴 文/图
3月5日,仁和区大田镇片那立村花箐组一片石榴林里,村民李太阳正忙碌地浇水。当地利用“一事一议”项目修建的引水灌溉项目,让李太阳不再担心用水问题了。
一事一议项目,让项目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促进了群众增产增收,密切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12月,经农业部审核,仁和区被认定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管理县,成为全国首批100个一事一议规范管理县之一。
路通人变
蔬菜地改种石榴
3月5日一大早,仁和区大田镇银鹿村村民夏福菊踩着水泥路,来到自家田地里面劳作。远处,一位农户将机动三轮车开到地里装萝卜。
看着车到地里装萝卜的情景,夏福菊很是感慨。今年一月以前,这条混凝土路还是条烂泥路。遇上下雨,不仅车子没法开,就连人下地也得卷起裤腿。下雨天收蔬菜,得叫上比平时多一半的人,连背带扛把菜搬到大路上车,十分恼火。“雨要是多下几天,菜只有烂到地里。”
夏福菊告诉记者,去年12月,通过一事一议,村中修建了一条长为1.19公里村内道路和农业区机耕道。农业区机耕道路的修建,让周围的村民乐呵不已。“车子直接开到路边,下雨天也不怕菜来不及摘。”
“路修通了,商贩就能进村收石榴,石榴就卖得起价钱,比种菜划算。”路通了,夏福菊的心思也活络起来,今年年初,她将自家原本种蔬菜的2亩多地,全种上了石榴。
去年以来,银鹿村通过仁和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成4条水泥路,目前,另外有三条公路正在积极地筹备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让村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变。
仁和区自2010年被列为全省首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以来,全区共申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300余个,实际审批实施208个,项目总投资10694万元,其中,农民自筹3974万元,整合其他支农资金1299万元,财政奖补资金5421万元。项目覆盖全区14个乡镇的50个村,13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分别占全区乡镇、村、组总数的93%、62%和23%。
政策做护法
保项目顺利实施
走进银鹿村二组,通到村民家门口平整宽敞的乡村水泥道路,让人眼前一亮,2.5米宽的混凝土路,路面平整又干净。其实在今年1月以前,这条水泥路是一条泥巴路,路边还有一条村民灌溉用的水渠,村民出行极不方便。
想要修建好这条村内道路,困难重重。如何在修建道路的同时不破坏水渠?规划好的道路路径会破坏村民的围墙,这件事要如何解决?
这类事情,在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常有发生。近年来,该区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创新议事形式,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经验。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涉及面广、量大,尤其在项目建设方面,所有的事都采取还权于民、民事民立的办法。
实施前,仁和区农牧局财政局要核对筹资筹劳的程序是否合规,必须尊重民意,村民民主决策,自愿筹资筹劳,严禁干部个人包办。实施过程中,要核实出劳的真实性,筹劳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村民每次出劳要登记签字,筹劳折资的村民每年不超过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工价标准为50元,参与筹资筹劳的村民都会领到专用收据,收上来的钱由区财政专户管理,按规范程序专款专用,并跟踪审计。最后还要走访农户,验收项目是否合格,公示工程结算等,接受村民监督。
仁和区所有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均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议定并选举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管理组、质量监督组和民主理财组。各小组分别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总体协调、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工程建设中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监督管理。
同时,仁和区严格执行“三张照片”的要求,在项目实施前、中、后分别留下图像资料,直观反映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对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管护不马虎
政策制度作保障
银鹿村的路修好了,后期的管护问题又摆在了村民面前。“自己家门前的路自己扫!”银鹿村村支书李荣昌告诉记者,村内公路实行分段管护,村民门前的路自家扫,公共区域则实行划段轮流清扫,每两户负责一个月。
仁和区财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仁和区对道路的管护办法多样。多数村实行分段划分到户或实行门前三包,有的村安排低保户负责每月1-2次的路面清扫,也有个别村民小组使用集体资金安排专人养护。
对项目如何管护,大田镇片那立村花箐组修建的引水灌溉项目别出心裁。该项目于2013年11月底建成,共铺设管道7100多米,修建100立方米的圆形蓄水池、200立方米方形蓄水池各一个。该项目共投资56.5万元,其中,村民捐资筹劳达22.6万元,获财政奖补资金33.9万元,可惠及400多人对石榴田灌溉。
李太阳是花箐组的组长,他告诉记者,花箐组成立了管水小组,管水小组不仅对村民用水进行管理,更负责设备检修维护。维护的费用,则靠村民所交水费。村民每用1方水就交一块钱,其中两毛拿来当公费,保证后期的管道维护。
“利用集体资金安排专人养护的效果非常好,但前提是村组集体要有资金。”张桂英说,多数村组集体资金紧缺,无力承担专人管护费用。随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项目越建越多,村级组织公益设施维护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
仁和区将于今年5月起,针对村内的公益事业后期运行维护工作每个村将获得3-5万元的专项维护资金,其中省财政补助3万元,市区财政配套补助2万元,解决村组管护资金紧缺的难题。同时实行严格的年度考评奖惩制度,保障村级公益设施发挥长期效益。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郭文花毛焕琼记者庄媛文/图)眼下正值阿坝州茂县、理县等地“大红袍”花椒收获的时节,在茂县永和乡纳普村,椒农罗文清一边摘着花椒,一边算着账:“我家要收获1000多斤干花椒,光花椒这一项...
理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