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体验一名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的一天张光杰本报记
本报记者体验一名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的一天
□张光杰 本报记者 松涛
5月24日早9点,天空开始飘起细雨。
“又下雨了。”随时注意观测天气的阿坝州理县甘堡乡日尔脚村村民陈云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色,马上进屋披上雨衣,拿着锣鼓,来到后山山坡。
只要下雨,不管是大还是小,陈云都会坚守在这里,因为他是村里的地质灾害监测员。这个月下雨的时候多,他已经有点记不清这是第十几次到这里进行监测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日尔脚村生态变得更加脆弱,山体松动。因山体下沉,后山有些地段还出现了一两米宽的裂缝,山上的一股泉水,全部顺着裂缝钻进了地里,一旦下暴雨很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
在斜坡上一个最大的裂缝旁,有个小小的窝棚,这是陈云的监测点。他最担心滑坡的一道裂缝,他快步来到这里,仔细观察这道裂缝,在确定无异样后,才钻进旁边的窝棚。
即使在窝棚里坐着,陈云的眼睛也紧盯着不远处的裂缝。时间过去几分钟,他便要走出窝棚去转转,看一看山体的裂缝是否出现异常,瞅瞅山上的危石是否会掉下来。
“监测工作关系着村里310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有一丁点马虎,有情况出现要及时敲锣打鼓通知村民撤离。”陈云告诉记者,他当监测员已经两年了,对这个灾害点的情况一清二楚,只要遇上下雨天,不管白天黑夜,他都要守候在此,一直到雨停。
“最怕的是晚上下雨,天黑、路滑,监测很不方便,有时候雨下一晚,通宵都合不上眼,谁知道啥时发生灾情?”陈云诉说着监测工作的辛苦,但同时也觉得很有意义。“几百人的安全就看我手中的锣能不能及时敲响,再辛苦我也觉得很值。”
令陈云欣慰的是,对甘堡乡日尔脚村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县里相关部门正着手采取措施,对该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彻底整治。
中午时分,陈云感到有些饿了,他啃上几口自带的馒头,又喝上几口矿泉水,接着他又点上一支烟……雨一直下,陈云就这样,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小心地盯着地质灾害隐患点。
直到傍晚,天色转晴,陈云悬了一天的心才放松下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
●链接
阿坝州上百名监测员坚守在隐患点
记者从阿坝州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州已经制定了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对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实施监测。全州在14个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备了18名监测责任人,在95个州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了89名监测责任人。除此之外,各县也在各自的隐患点都配备了监测员。在阿坝州,像陈云这样的地质灾害隐患重点监测人员共有上百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向朝伦)为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教育软实力,近日,阿坝州理县县政府与成都新思维学校举行教育合作签约仪式。成都新思维学校承诺,将通过多种方式义务扶持理县教育发展。据悉,此次合作是理县县委、...
理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理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