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城”的幸福变迁 ——九寨沟县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旅游发展小记

阿坝日报 2018-09-14 09:36 大字

■陈静记者邹阳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九寨沟这座美丽的小城。空有风景无游客,空有资源无发展是当时九寨沟县的真实写照。如何解决现实困境?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1984年,国务院将九寨沟划为了国家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当时电力、交通、通信、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都十分落后,全县仅有几家招待所和近400张床位的民办个体招待所。

为抓住机遇,九寨沟县委、县政府寻方法、破困境,将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工作重点,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融资手段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988年,随着首家按三星级标准设计的九寨沟宾馆的落成,九寨沟旅游服务设施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新九寨宾馆、星宇大酒店等一批高档次宾馆、饭店相继建成并投入营业,特别是九寨沟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和2004年“九寨天堂”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接待档次,奠定了该县旅游业从单一生态观光型旅游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转型的基础。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拥有宾馆、饭店10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酒店4家),乡村客栈669 家,总床位数67657张;旅行社23家;藏农家乐39家。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希尔顿、悦榕庄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的相继落户。

随着旅游接待能力的飞速提升,交通、市政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也已基本完善,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全域旅游体系已基本建成。

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旅游体系,让九寨沟的旅游产业收获了显著效益。

1984年,九寨旅游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27万元;1995年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已逐步显现,当年共接待游客16.7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达3900万元;1998年,随着九环线的贯通,全县旅游迅猛发展,当年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大关,旅游社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2007年,九寨沟荣膺中国首批四川唯一“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接待人数接近300万人次,旅游产值达到30亿元;2012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接待人数达到45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超过60亿元;2014年,九寨沟县紧紧围绕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和“全域发展”总体战略,启动了 “全域九寨”一日游,全年接待人数达6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13亿元……经济收入捷报频传,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精品建设亮点频现。数据的背后,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九寨沟旅游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逐步成为该县主导产业的历史进程。

在旅游发展中,九寨沟始终秉承“保护性开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利用”的宗旨,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深层次思考,深层次策划,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让旅游业在九寨沟呈现出一天一个新变化,一年一步新台阶的良好发展态势。

通过大力调整旅游服务功能布局,完善提升旅游配套基础,九寨沟全域旅游格局已呈现,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1992年、1998年、2002年、2007年九寨沟相继获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称号。

忆往昔,改革开放的40年,是九寨沟旅游突飞猛进,社会变化翻天覆地的40年。国际旅游目的地受世人追捧,当地群众在此安居乐业,美好前景繁花似锦。

如今,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该县各项事业发展都暂时“减速”。但是,随着灾后恢复重建正式启动,九寨儿女们不等不靠、顽强拼搏,在绿色重建中跑出了“九寨速度”,开创了“九寨经验”,描绘了“九寨未来”,在一场共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时间长跑中,九寨旅游定会再次腾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

新闻推荐

陈新作品《九寨祥云》将搬上银幕

昨(6)日,记者获悉,由南充籍作家陈新创作的重大题材长篇报告文学《九寨祥云》即将拍成电影,北京、四川等地影视公司斥资打...

九寨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寨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