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援藏人 一生汉藏情
村民扎西卓玛(右一)不仅在公司上班,还学习了电商销售技能
8月原本是九寨沟最热闹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到此,饱览“人间天堂”的瑰丽景致。但今年的九寨沟显得冷清。连续经历地震和洪涝灾害后,九寨沟满目疮痍地沉睡在山间,闭门谢客。一路垮塌的山体,透露出九寨沟历经的磨难。
对于邛崃援藏队的28名队员而言,过去两年的援藏经历,尤为艰难和坎坷。在对口支援的任务之外,他们又多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任务。地震发生后,援藏队员冲在救灾一线,医生连夜做手术、干部疏散数万旅客,余震摇晃中有他们坚定逆行的身影。恢复重建时,援藏队建设电商平台、发展旅游新村,为当地恢复重建重振信心。
地震时,坚守
挂职副院长三天三夜没离开医院一步
舒忠贵挂职九寨沟县中藏医院副院长,也是医院唯一的骨科主治医师。地震后,他第一个到达医院指挥参与抢救,连续工作时间最长。
当源源不断的伤员送到医院,亟待清创包扎时,舒忠贵是手术台前坚持最久的医生。室内余震摇晃,手术台便转移到医院的坝子上;天黑断电,就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手术。从晚上九点多到第二天早上8点多,舒忠贵才离开手术台。但在医院短暂休息后,他又再次回到手术台前工作,地震后三天三夜没有离开医院一步。
九寨沟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王武艳地震后参与救治伤员,看着一车又一车的旅游大巴护送游客来医院做检查,她甚至没时间想孤身在家的女儿。“原本暑假来探亲的,这下成了探险。”王武艳苦笑着说,当九寨沟交通恢复后,她让女儿一个人坐车回成都,也没来得及去送送。
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不能中止,地震后的一周,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医生黄科坚持完成透析近30人次。余震来了,他不仅不走出透析室去空旷处避一避,还要抚慰病人情绪。血透病人王冬花和泽旺孝担心再次地震,不敢走进血透室透析,黄科向病人保证,绝不丢下一名患者,这才打消病人疑虑。
地震后,重建
乡长说村里第一次有了集体经济收入
地震发生后,援藏队员第一时间奔赴工作岗位。深入重灾区漳扎镇协助开展滞留旅客疏导、治安秩序维护、车辆统筹调度、遇难家属安置等工作,协助完成数万旅客疏散。对全县加油加气站、矿山、易燃易爆点、寺庙等60余处重要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抢救受伤群众,累计完成手术27台,开展清创工作36人次,协助转运35名危重病人,诊治受伤群众124人次。在漳扎、玉瓦片区开展义诊巡诊活动,免费诊治受灾群众。
在恢复重建阶段,邛崃把产业重建放在工作之先。在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领域、加大力度,助力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以加强产业技术为指导、帮助经营主体培育、组建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电商平台建设为重点,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固本强基;以实现资源共建共赢、聚合两地营销渠道、合作开发旅游商品为重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以建立常态对接机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重点,实施就业帮扶促进增收致富;以爱心企业助力重建、发挥重建经验优势为重点,整合多方资源凝聚攻坚。
郭元乡青龙村的“秦川锁钥”古栈道,通过旅游示范项目的打造“旧貌换新颜”,以军事文化、边关文化、三国文化为主题,盘活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乡长张宗祥说,村里第一次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有着乡村旅游梦想的各条村村民扎西卓玛,打算把九寨沟旅游成功的经验复制到自己的村里来,做民宿、吃坝坝宴、组织民族歌舞表演,让村民把意识转变过来,“靠山吃山太苦了,娃娃上学也不容易,要下山来做旅游才是出路,我有信心。”
她的变化
最好的出路是旅游业
白马藏族姑娘开起民宿
双河镇的各条村位于九寨沟县东南部,距县城12公里。“各条村的村民,大多都是白马藏族。”双河镇镇长赵勇告诉记者,昔日的各条村,位于九寨沟县双河镇东南部高半山,过去的村寨地处偏远,村庄发展落后,“住在白云边,下山走一天;冬天晒太阳,夏天乘荫凉;年年都一样,喝的面糊汤。”便是村民们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山上的村民来说,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前在山上,地处偏远,发展落后,但是环境条件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啥都好,所以村里人除了种地,什么都做不了。”住在各条村的白马藏族姑娘扎西卓玛说,“举个例子,以前要去趟县城买些生活用品,也就几十百把块钱,但是走这一趟包车就得花掉上百元。”
通过异地搬迁,如今,昔日老旧的土坯房已化身小洋楼,自来水引到灶台旁,公交车也开到了家门口。记者了解到,2017年,各条村被列入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投入援助资金111万元,新建停车场、乡村旅游产品销售点,设置旅游标识标牌,创建乡村旅游民宿达标户等。
从那时起,扎西卓玛的生活也产生了变化,“虽然山上的种植条件优越,但是对于九寨沟来说,最好的出路还是旅游业,要挣钱,那就要想办法跟旅游挂钩,所以我和老公想通了,我们不种地了,摒弃了旧的想法,我老公平日到景区去表演舞蹈,同时也驾驶旅游大巴。”而扎西卓玛则将自己搬迁后的新家加以装饰,做起了民宿。
他们付出
援藏工作队打造互联网+定制农业
樱桃熟了,马上收购卖出去
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是不是就被放弃了呢?不但没有,反而与扎西卓玛的另一份工作有关。
各条村的村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寨楼,寨门便是各条村的入口,“我们现在要去寨楼的二楼。”记者跟随双河镇镇长赵勇来到了寨楼前,门边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九寨沟县邛九雪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就是在我们寨楼二楼办公的电商,扎西卓玛同时也在这里上班。”
记者了解到,邛九雪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24日,由邛崃市第四批援藏工作队引进的多年致力于优质农产品销售、互联网+定制农业、农业新技术培训的邛崃楚涵养殖专业合作社团队组建。
“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这里的樱桃熟了,邛九雪域就把村民的所有樱桃统一收购了,这个对于村民来说,就是不愁销路了,还卖得快,村民非常高兴。”
为切实增强全乡经济发展后劲助农增收,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的5月4日,各条村、团结村、松柏村合作社与邛九雪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村集体经济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据了解,此次协议,一是各条村采用投入资金的方式与电商公司联合经营农副产品,并按投入资金的百分之七做为保底分红纳入村集体经济的约定签订了联营合同。二是团结村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与电商公司合作特种作物生产经营,以既得利益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模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三是松柏村以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到成都大学的方式,将经营效益充实到村集体经济的帮扶措施签订了帮扶协议。
“通过多个渠道,对九寨沟农产品进行展示展销,也就提高了九寨沟县的农产品知名度,提高了市场影响力,促进了销售,老百姓的东西全部都能卖出去了,收入也就增加了。”邛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九寨沟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吴成立告诉记者,在双河镇各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中,通过深入挖掘白马藏族聚居村特色文化,进一步打造“福”村旅游品牌,带动全村105户407人实现了增收。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钟茜妮 张威 张全能
【记者手记】
成都干部人才的援藏之路
镌刻着真情
九寨沟的援藏干部人才里,有一对特殊的夫妇,黄科和吴巍巍。两人分别通过省委组织部和省卫计委的选派,来到九寨沟县对口支援,如今吴巍巍的腹中孕育着一个小生命。提到家中由父母照料的6岁长子,一向乐观坚毅的吴巍巍泪如雨下。不能尽孝之痛,不能养子之忧,是成百上千的援藏干部内心的遗憾。但选择援藏,就是选择一条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壮阔之路。把藏族的群众当亲人,把藏区的发展当事业,成都干部人才的援藏之路,镌刻真情。
新闻推荐
9月20日起 川内六大景区集体降价 自10月1日起,对年满65周岁老年人免收门票;对不满65周岁老年人,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免收门票
日前,记者从四川省发改委官网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全域旅游,降低重点国有景区...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