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应对机器人写作及大数据分析下的AI编辑

广元日报 2017-10-22 12:17 大字

刘广雷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些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传统的工作方式。

九寨沟地震期间,机器人25秒就写出了500字的新闻快讯;年初,《南方都市报》用机器人写出火车票贩售情况的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大媒体采用机器人写稿,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无怪乎有文章评价,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当中,记者名列前茅。

随着今日头条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闻阅读类APP在手机上的流行,大数据和更智慧的AI,对传统编辑似乎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很多人认为,人类因此将被机器代替,从而使记者、编辑这两个职业成为历史名词。但笔者看来,不尽当然。

我们首先要了解机器人写作是怎么样一回事。从目前来讲,机器人写作软件经过不断升级改良,已能采写出很多近似于人类写作的稿件,但仅仅局限于消息,即新闻快讯。如果遇到大的通讯文章、社论,包括很多个性化创作类的纪实、人物通讯,写作机器人是无能为力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机器人写作的本质,是帮助人类快速采写出能够及时刊发的新闻信息,将记者从基础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记者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用人类独具的逻辑思维,创作出基于人类社会的具有深度新闻价值的文章,这才是记者的发展方向。

同样,大数据时代的内容分析,今日头条这样的软件可以很快为用户找到他们想看到的内容,对于传统编辑来讲,的确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大数据时代,大众生产出来的各种内容信息良莠不齐,而通过AI为用户筛选的内容还需要用户自行甄别,其实这种对于编辑的冲击,是基于传统门户网站编辑的一种冲击,这就如同文摘杂志,有的做得让读者看起来很难受,而有的则成为经典,这是因为编辑水平的差别。编辑的水平,决定了整本杂志的水平,这种水平并不是通过程序实现的AI和计算机算法能够体现的,而是由每一个编辑的人生阅历、素质、造诣所决定的,他们在甄选每一篇文章,在修改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倾注了自己的特质。这就是编辑的力量,编辑的水平。

纵观发展,笔者认为,对于机器人写作,记者没必要大喊“狼来了”,因为它说到底它只是为我们服务的工具,是为了解放我们的手脚,而不会代替记者本身。人类基于新闻事实的再创造是机器人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的,他们只能够通过各种枯燥的数据去陈述、去分析,而无法去判断、去展望这类事实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事实的来历。而大数据分析,能够方便我们对于内容进行初次甄别和判断,但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具有编辑标签的内容,还是需要编辑自己的打造,这种编辑内容具备特有的品牌价值,具备知识产权,是再生产再创造的,这也是今日头条以及大数据AI编辑所无法替代的。

新闻推荐

灾区群众获创业补贴

本报讯(记者任云)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日前下发《关于支持“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灾区群众自主创业,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

九寨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寨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