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旗飘扬引领阿坝腾飞 最细致的守护 是重如泰山的使命

阿坝日报 2017-09-28 09:07 大字

颂歌献给党

党建提升工程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弘扬长征精神

党课宣讲走进远牧点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地震的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山体不断垮塌,停电断网、手机信号中断。

作为灾害发生地的党委、政府,九寨沟县委、县政府没有丝毫迟疑。庚即行动,上报地方灾情,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地震应急指挥部,分设综合协调、灾情排查、抢险救援等9个具体工作组……应急救灾机制高速运转,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

该县一份特殊的军令状——《关于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严明纪律要求的紧急通知》立马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全县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纪律意识挺在前,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冲到第一线,下沉最基层。这意味着全县306个党支部、600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高效运转起来,迎难而上,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突击队、先锋队128支,冲锋战斗在了最前线。

危难中挺起主心骨。在抗震救灾现场,夹杂在人流中间的普通身影并不起眼,在此之前,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当地人,然而在此刻,闪耀着党性光辉的他们与众不同。

在灾区,每名党员的胸前都别着一枚闪熠的党徽。最细致的守护,那是重如泰山的使命。

组织群众和游客撤离、自救、安置。灾后第三天,61500余名游客(含126名外国游客)和务工人员已成功转移出九寨沟县;因灾受伤的493人全部得到救治,所有群众日常生活用品正常保供,无一漏算。

眼下,党员干部们丝毫没有松懈,他们抖擞精神,忘我拼搏,仍然奋战在灾后重建第一线。

灾后村“两委”

压不倒的主心骨

村支部书记失联、村主任失联、妇女主任失联、两名支部委员失联……6月24日凌晨5时45分,特大山体滑坡突袭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磨村“两委”班子已是支离破碎。

此时,熟悉村情、经验丰富的“老书记”颜顺伦临危受命,一肩挑起临时村支部书记职责,在废墟上竖起了村“两委”的旗帜,召集齐了剩下的村干部,受灾当天便把当地群众和游客安全有序地转移了到安置点。

无论是在物资发放点,还是受灾群众安置点,只要是事涉抗灾抢险,村民们都能看到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一刻不停地组织村民自救,接收发放物资、协调联系各个救援组。

“我们的干部也苦啊,自己家就遭了大灾。”谈及这些村干部“负重前行”的无私付出,村民们都唏嘘不已。

“咋能不难受呢?”灾害发生时,村会计蒋甜还在县城参加培训,“幸运”逃过一劫的她在第一时间赶回了灾害现场,“挖出来的一个电饭锅和妈妈的一件衣服成了这个家所有的记忆!”这个“90后”小姑娘悲痛欲绝。她深知,自己不能被悲痛压倒,要“攒劲”,全村活下来的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用行还需要她奔波操心。

党旗在见证,为守护群众,“豁出去!”成为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所作出的共同选择,他们的形象也在救灾抢险一线愈加清晰。

忠诚于党、服务人民!这份信念矢志不渝、坚不可摧。

核心导读

总有一股力量鼓舞着阿坝儿女,总有一种精神让党旗熠熠生辉。回望过去五年全州党建工作的发展征程,一个个响亮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激情豪迈的乐章。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乐业、和谐稳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州3932个党组织犹如一座座战斗堡垒,72780名党员就是一面面鲜红旗帜,凝聚各方力量,牢筑基层战斗堡垒、推进人才工作突破性发展、党员投身扶贫一线,为推进全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谱写中国梦的阿坝篇章注入了不竭动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五年来,阿坝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发展民生任务繁重,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特别是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等因素交织,脱贫攻坚更具特殊性、艰巨性;今年,阿坝州相继发生茂县山体滑坡、九寨沟地震,旧伤未愈、又添新创……

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三件大事,为决胜全面小康建成美丽阿坝而努力奋斗。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目标,迎难而上、勇于担当,集中力量打硬仗,用一个个为民务实的行动、一项项勤政清廉的措施,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焰党旗的引领下,阿坝人民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积极投身到改革发展稳定民生的伟大事业中。

本报记者撷取几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一幕幕生动画面和一个个感人故事,记录全州党组织建设的坚实步伐,展现全州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向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交上一份亮丽“成绩单”。

支部评“星”村风向善

在群山怀抱的川主寺镇传子沟村,记者刚走进村头,就看到一家门口挂着一副木牌,木牌上贴着几颗黄色的五角星,走访中记者发现,该村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贴星的木牌。

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有这个贴星木牌呢?该村党支部书记大德尕给出了答案:“这是我们村的星级评定法。”

2008年,为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体系,规范村级组织运作,传子沟村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村党支部开始推行“星级评定法”,在不断的探索改进中,该村最终将“星级评定法”的内容确定为“爱党爱国星、遵纪守法星、环境卫生星、诚信公德星、发展进步星”。

“如果有哪户村民违反了‘五颗星\’的内容,村党支部就会做出相应的处罚,第一次口头劝导整改,第二次扣除年底分红50元,第三次扣100元,同时摘除该户相应内容的星星。”大德尕告诉记者,将星级评定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极大地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据他介绍,该村党支部组建了5个星级评定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操作流程、结果运用等,定期研究星级评定工作,推动星级评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5个星级评定小组成员包括了村上全体党员,群众也参与其中。同时该村还成立星级评定工作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评定小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随着“星级评定法”工作的推进,该村逐步建立了“以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的工作机制,将全村党员、村民、商户纳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之中,在坚持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之下,使村务管理制度化、长期化,从根本上消除村民自治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选举、轻管理”的“半拉子”民主现象,使支部引领、党员联系、村民自治的精神贯穿于“星级评定法”的整个过程之中。

“‘星级评定法\’就是把知情权亮给群众、决策权还给群众、监督权赋予群众,从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德尕说道,传子沟村推进“星级评定法”的探索和实践,目的在于建立“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支部、党员、群众互动的村级治理体系。

服务是基层党建的最亮底色

“你们还真是干实事,谢谢你们。”在马尔康市木尔宗乡腾古村“第一书记”吴贵栋心里,村民的这句评价,是定心丸,更是兴奋剂。

虽然是个“90后”,可吴贵栋干起事来不含糊。驻村以来,他吃住在村,劳动在村,晒黑了一圈,也让村民们见识了这个“娃娃书记”的本事。

从马尔康市到木尔宗乡腾古村,吴贵栋这个“第一书记”干得有声有色。

第一次进腾古村,满腔热情的吴贵栋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实在没想到,比想象中要差那么多。”土路七拐八弯,土房凌乱失修,屋里透风撒气。村里开会,一个半小时只等来几位村民,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初来到这里,农村的贫困,产业的薄弱,人心的涣散,深深触动着我的心。”吴贵栋说,为了尽早摸准情况,他拒绝了乡政府安排的其他住处,而选择留在腾古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如何能让腾古村在2017年如期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吴贵栋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近一年来,他吃住在村里,出主意、想办法,跑县上、跑州上、跑省上,先后争取到了近3000万元的帮扶资金,为村里量身制定了近20个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规划项目。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腾古村的道路建设、村活动室等基础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村专合社发展以及村民产业发展。”村支部书记八尔丹告诉记者,“对于腾古村的村民来说,‘第一书记\’不光人来了,还带来了扶贫项目,更带来了扶贫‘金点子\’,现在全村老百姓对脱贫致富都很有信心。”

眼前的腾古村,水泥道路,干净街面,新村委会焕然一新,小广场上歌舞笑声不断。过去没精打采、整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的村民,有了精神头儿,脸上放了亮儿。

一桩桩实事落地生根,让人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

“他经常穿着工作服,和大家伙儿蹲地上一聊就是半天,一点架子也没有。要是没有吴书记,村里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村民根嘎说。

“最欣慰的是,你带着村民一起干,村民信任你了,知道你来是真正为村民干事的,工作更好开展了。”吴贵栋说。

在阿坝州,像吴贵栋一样奋斗、奉献在基层抓党建促脱贫、抓治理促和谐的“第一书记”先后有606名。全州6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容村貌显著改观,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坝州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脱贫攻坚。通过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阿坝州全力推进从严治党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全覆盖。

记者 秦远俊制图银琪

新闻推荐

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九寨沟县吹响秋季总攻号角

四川经济日报讯(杨茂松秦勇记者庄媛)9月21日,九寨沟县召开脱贫攻坚秋季总攻动员大会,确保如期脱贫摘帽。记者从动员大会上了解到,九寨沟县作为全省6个预摘帽藏区县中任务最重的县,虽然经历了地震,但脱贫...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