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铺就致富新跑道 ——阿坝州交通发展回眸

阿坝日报 2016-12-27 00:00 大字

■实习记者邹阳记者杨骁

“五年前,我们村由于交通不便,成熟的水果和蔬菜要运到山脚下,还得肩挑背扛。现在好了,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再也不为这样的事发愁了,出行也更加快捷、方便了。”说起近年来阿坝州交通运输发生的巨大变化,金川县勒乌乡马厂村村民刘兴红感慨颇多。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这句朴素的话语在马厂村得到了生动诠释,路的变化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在马厂村。从羊肠小道到宽敞的乡村公路;从坑坑洼洼的泥路到平整的沥青路;从破旧不堪的干线道路到立体化交通运输枢纽……五年来,阿坝交通发展一日千里。

五年,弹指一挥间。回眸近五年,阿坝州紧紧围绕“四个交通”建设和加快构建“畅通阿坝”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目标努力奋斗,交通面貌发生了新的巨变。如今,一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和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全州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绎出了太多关于交通的精彩。

“铁公机”三线并进——开创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

年2月日,成都至兰州铁路(阿坝州段)开工誓师大会在松潘县黄胜关隧道举行,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将彻底改变阿坝州乃至川西北地区无铁路的历史;

年月日,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隧道开工动员大会在理县米亚罗镇山脚坝村举行,标志着汶马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开建;

年8月日,一架来自成都的CA客机划破长空,载着第一批客人平稳降落在红原机场,标志着阿坝州第二个旅游支线机场——红原机场正式通航。

……

一波接着一波的建设,一浪接着一浪的成就。五年来,阿坝州交通建设“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全面开花,条条大路叩开了川西北高原的大门,支撑着阿坝经济发展的腾飞,在让外界深深感受到阿坝州发展与变化的同时,也让生活在这方热土的人们感到振奋与憧憬。

“以前高速公路、铁路对我们来说,想都不敢想,现在汶马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成兰铁路也在建设中,甚至连红原机场也开始运行了。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了,生活也将变得越来越好。”谈到阿坝州交通近年来的发展,马尔康市市民卓玛不断感慨。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阿坝州道路交通运输建设预计完成投资累计.亿元,较“十一五”增长.3%。建成映汶高速公路1条.6公里,在建汶马高速公路公里;建成国省干线公路条.6公里,在建国省干线公路条公里;实施大中修工程项目个.公里。

“铁公机”三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不仅让阿坝州老百姓的出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阿坝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兰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坐火车到九寨沟县只要2小时,游客去九寨沟旅游又多了一个经济快捷的方式。红原机场的建成也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多了一条到阿坝州欣赏草原风光、感受牧民人文生活的途径。”州交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前来我们草原上旅游的大多都是省内的游客,现在随着草原旅游的推广以及红原机场的建成,外省来的旅游团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谈到红原机场建成后的变化,红原县一藏家乐老板贡波扎西高兴地说。

截止年底,全州通车里程达到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8公里,其中:有等级公路达余公里,占总里程的.6%;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公里,每万人拥有.7公里,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1.公里和.公里。

五年的艰苦奋斗,让阿坝大地上演绎出了太多关于路网建设的精彩,带给群众生活“质”的飞跃,在各级党政的“领跑”下,全州各族儿女正奔跑在通往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路路通”“村村通”——铺设百姓致富康庄大道

农村道路建设一直是制约高半山群众致富增收的瓶颈。近年来,阿坝州以改善民生解决出行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三大难”问题,极大地带动了乡村农旅产业快速发展,也为阿坝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老百姓种植的水果蔬菜运输难、龙头企业引进难等现实发展问题困扰着各地的发展,随着‘路痛\’变为‘路通\’,老百姓种养殖业红红火火,龙头企业的引进,带动了阿坝经济的快速发展。”州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路通百业兴。汶川县克枯乡是汶川的樱桃之乡,全乡农旅产业发展迅速,但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不通一直制约着当地农产品的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克枯乡大寺村环线公路的建成改变了这一现状。

“修建这条环线路就是为了把布瓦、大寺、周达、克枯四个村连线成片,以后群众的出行、农作物的运输和乡村旅游的开发,都将依托环线道路快速发展。”克枯乡副乡长晏学明介绍道。克枯、威州是汶川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挤满了乡间田野,靠着水果采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让当地村民在发展农业产业中找到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好路子。

近年来,汶川县着力于农村产业环线公路建设,打造旅游观光环线。让高半山产业零碎散乱向适度规模转化,帮助高半山群众实现单一收入向多元增收转变。

如今,在阿坝各地,一辆辆满载着鲜果等农产品的货车、一辆辆悬挂着外地牌照的私家车、一辆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川流不息,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借力交通建设的强势推进,全州上下调结构、建新村、兴旅游、促发展,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经济社会发展景象。

走进壤塘县上壤塘乡,一望无际的牧场和优质的牧草映入眼帘,这里生态畜产品品质上乘,但由于公路通行条件较差,上壤塘乡的农牧民群众只能“守着金山端穷碗”。

路通自有财富来。去年月,壤塘县尕多乡至马尔康市日部乡公路中壤塘至上壤塘段的改建工程竣工,全新的公路跃然眼前,这不仅打通了当地百姓的交通要道,更是为广大农牧民群众铺设了一条崭新的致富路。

“看到这条路修好了,我们合作社大量收购了牦牛,马上还要添置牛奶运输车,我们要把牛奶卖到都江堰去。”上壤塘乡康垄村绿色农畜产品专营合作社的牧民康特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牛奶抵达县城时,已经是大中午了,路上稍有耽搁,就会影响牛奶的品质,限制了合作社扩大经营。改建工程解决了运输难题,为合作社的牧民带来了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农村公交线路的延伸迈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新步伐,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活力,而以此为触点、向各地延伸的交通网也已全面铺展开:“十二五”期间,阿坝州新(改扩)建农村公路(含交通扶贫项目)个项目公里,村道较年末增长公里,实现了全州%的乡(镇)通油路、%的行政村通公路、.8%的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余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客车通达率分别为%和%。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畅通对外通道,是广大贫困群众最急切的愿望,也是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路的问题不解决,消除贫困就是一句空话。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全州贫困人口数量从年的.9万人减少到7.4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如今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随着公路建设和交通扶贫的推进,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正在腾飞。

交通似彩虹,绽放着一束束和谐的光芒;交通如琴弦,弹奏着一曲曲发展的乐章。如今,无论行走在阿坝州各县(市)城,或是乡镇村,随处都能听到群众畅通出行的欢快声,到处都能看到群众修建致富路、“民心路”的感人场面。一条条致富之路、“民心之路”装点在秀美的阿坝大地上,一个个增收致富的希望正在这片田野上加速延伸。

新闻推荐

九寨甲勿池坠落人间的油彩画

汪五泉摄李代生摄哈煜摄李代生摄哈煜摄胡晓红摄■赵玉珊如果你想了解一片森林的心灵,那么就去九寨沟县的甲勿池,顺着林中蜿蜒陡峭的小路,到它的湖畔走一走吧。或许,在它清澈如孩童似的眼眸中,我们可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