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马藏族的新年狂欢:涂墨和?舞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3-02 23:44 大字

□ 文强 焦虎三

九寨沟县的白马藏族民风独特,历史文化悠久古朴。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涂墨节等。白马藏族最重要的节日活动多是在正月和春节期间举行。涂墨节一般在正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为白马藏族男女互相涂抹锅烟墨的节日,也是白马藏族的狂欢节;?舞作为民间每年举行的年度祭祀仪式,传统上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七日,现在则在年节喜庆之日均有上演。正所谓哈达献给您吉祥,锅墨带给您平安。

走进东亚最古老的部族

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曾播出纪录片《探秘东亚最古老的部族》,并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片中的主人公们便是至今族群渊源仍扑朔迷离的白马藏族。该片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重点实验室对白马藏族DNA研究为依据,根据人类迁徙学分析,白马藏族从非洲大陆到东亚大约在四至五万年前,而其他民族多是在二万年前左右迁入的,所以白马藏族被称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

同时更多的研究表明,白马藏族的染色体与旧石器时代生活在华夏大地的原始人有关,也可能是东亚旧石器时代唯一遗存至今的人种。历史学者徐中舒、缪钺、邓子琴等认为其是历史上古老氐族的后裔,藏族学者桑木旦等认为是藏族后裔,任乃强教授等则认为是古代“宕昌羌”的后裔,还有人主张是另一种民族。不过,认为其为氐族后裔的观点在学界较为流行。现今白马藏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甘肃省交界之处,其分布范围大致分为三个比较集中的区域,即四川九寨沟县、平武县西北部及陇南的文县等地。

白马藏族生活在白水江与涪江上游,这片土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延部分,是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山地的交汇地段。其中,白水江发源于甘川交界岷山山脉南端的弓杆岭,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省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涪江则发源于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流经平武县。

白马藏族的居住地大多地处该片区域内的高山峡谷之中,沟壑幽深,水势湍急,其地势十分偏僻与闭塞,许多村寨至21世纪初才通水泥公路。这种独特的地理空间,反而为当地保留下独具一格的文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孙宏开教授曾言:“由于白马人居住的地区处于汉藏两个民族的中间地带,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地势险峻,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是历次历史上大动荡中的相对静止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缓慢。正因为这些原因,以至我们现在还能在这一地区找到史籍记载的关于氐族的许多线索。”

涂墨避邪

九寨沟县白马藏族居住在该县的汤珠河和白水江上中游流域,总人口达4600多人,其历史文化独具一格。隋唐时期吐蕃东征时,此地乃是兵家争夺之地,后有藏兵留守并与当地人杂居通婚,逐渐形成了白马人独特的文化,即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

白马藏族能歌善舞,性格开朗,由于地域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白马藏族人独有的民俗文化。每年正月期间,白马藏族燃起篝火欢快地跳起锅庄“俄斯劳”(又叫火圈舞),人们唱歌跳舞,庆祝五谷丰登,祈愿来年吉祥快乐,舞蹈以热烈古朴的表演形式,展示了白马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这其中的节庆活动又以“涂墨节”最为热闹,集体参与,人神共娱。

九寨沟县民间传统的涂墨节在正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为白马藏族男女互相涂抹锅烟墨的节日,也是白马藏族的狂欢节。这一天男女老少手中都捧着锅烟墨,互相追逐各不相让,尽情的往对方脸上涂抹,抹得越多越好;涂锅烟墨时只能在年龄相当的异性中相互涂抹,涂在脸上的锅烟墨要一直到睡前才能洗掉。涂墨期间男女们追逐涂抹,吉祥欢庆,也正是未婚男女青年自由恋爱,选择对象的最好时机。

涂墨节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白马藏族先民们来到此地后,正月里的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个妖怪抢走了一个女孩,以后每年妖怪都出来继续作恶,要抢走孩子才罢休,人们斗不过它,只得任凭它作恶。

有一年的正月期间,妖怪又出现在寨子里一户名叫西珠的人家。西珠家将自己的女儿藏在灶房里,可还是被妖怪发现了。就在妖怪窜到灶前要将女孩抓出来时,妖怪突然一声怪叫,一阵狂风过后,妖怪不见了,西珠的女儿却安然无恙。原来她脸上涂了锅烟墨,也正是锅烟墨吓跑了妖怪。后来这件事传遍了各山寨。此后,白马藏族便在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在孩子们的脸上涂上一层锅烟墨,于是妖怪没敢再来。从那时起,白马藏族就有了在脸上涂锅烟墨、驱除妖怪的风俗并世代相传,成为今天的涂墨节。

在涂墨节里,村民们要带上自家酿制的美酒和熏制的腊肉,挨家挨户串门,或是在自家堂屋或院坝里摆上酒菜,邀亲朋好友共享。日落时分,村民们从家中抱上柴禾,在空旷的草坪中间点燃篝火,跳起“火圈舞”,天黑后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一根干柴,在篝火中点燃,诵念经文,村民们纷纷点燃手中的柴禾,并在长者的带领下转寨三圈,涂墨活动开始,村民狂欢至天亮。

?舞祈福

白马藏族最重要的节日活动多是在正月和春节期间举行。除了涂墨节外,?(zhòu)舞也是如此。作为每年都须举行的年度祭祀仪式,天长日久,它们的时间便固定了下来,九寨沟县一般是在正月十七,平武县则是大年初五下午至大年初六下午结束。

在白马藏族的传说中,?舞的由来与白马人的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息息相关,也和其祖先崇拜密切相连。传统的?舞一般都由当地巫师演跳,作驱邪之用。白马藏族的?舞在民俗与文化上珍贵无比,还因为它在汉语中被统称为“傩舞”,跳傩(耍傩戏)是汉地的说法,?舞则是对白马藏族相关舞蹈的一种称谓。这是中国远古时期祭祀性的原始舞蹈,它的起源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有关,可以说是集人类最早的舞蹈、音乐与戏剧于一身。

中国傩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传承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傩又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等多种内容,积淀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周代傩就正式纳入国家礼制。先秦文献记载,傩礼是希望调理四时阴阳,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汉唐时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远传海外。北宋末期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元蒙因信仰不同,傩礼受到排斥,但明代又加以恢复,清代时民间傩舞、傩戏形态多样,遍布各地。

?舞又名“跳曹盖”、“池哥昼”,白马语“池哥昼”中的“池哥”是专用名词,既是该舞蹈中的一个角色,又代表整个舞蹈。?舞(“昼舞”)意为“跳舞”,即原始的驱秽禳灾的傩祭仪式。因为跳舞时要戴面具所以也叫“十二相舞”。

?舞面具浓眉圆眼、血盆大口、虎齿外露,额上有双蛇盘绕。面具系用整木雕成,制作起来相当不易。为此,今年临近春节的2月5日上午,在九寨沟县罗依乡大寨村,记者采访了?舞面具的制作者、非遗传承人杨黑格。在杨家院内的两条长凳上,摆放着正在加工的十五六个?舞面具,杨黑格正在和他的父亲赶制今年春节活动的?舞面具,正在用斧、锉、刻刀等原始工具熟练的制作着凤头面具。

据杨师傅介绍,“?舞”面具的制作包括选材、择日、挖模、雕刻、打磨、上色、祭祀、开光等八个步骤,工序相当复杂,面具的制作要好多天时间,特别是最后的打磨和上色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面具一般为动物面具,主要有凤凰、狮、虎、牛、熊、龙、鹤、麒麟、豹、蛇、竹甘欧(一种春鸟)等,以前有一百多种,后来流传下来的有三四十种,现在各乡山寨跳舞常用的一般只有十多种了。过去民间在面具制作完成后要请巫师开光(现在则一般省了这些流程)后,才能正式跳?。跳?(?舞)时的舞步大致分为“跃?”、“甘?”、“措?”等三大类42种舞步跳法。跳?舞时须戴上相应的面具。

在杨家院内,十几幅面具基本上雕刻完成了,但还有最后几道工序要做。届时,这十几幅面具就会派上用场,因为有了它,有了杨师傅精湛的制作,?舞的传承就有了一个最初的开始。也正是有了这些精制的面具我们才能在春节期间看到精彩的?舞表演;因为有了?舞,九寨沟县的春节也过得更加热闹、祥和和喜庆。

(本版资料图片除署名外由九寨沟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清凉九寨 盛邀您去一日游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庄媛)6月1日,阿坝州九寨沟县在成都召开了主题为“清凉九寨避暑天堂”的九寨沟县休闲度假旅游推介会,对九寨沟神仙池风景区和“全域九寨”两条非物质文化一日游线路进行了重点推介...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