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幸福平武——平武县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纪实
核心提示
连日来,记者在平武县采访时发现,不管在乡镇,还是在农村,不管是城郊村,还是在山区村,只见居民、农民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没有污水,村间没有散落垃圾,道路沿线没有人畜粪,沟溪水面没有漂浮垃圾,所见之处蓝天碧水,树绿花鲜,鸟语花香,一幅又一幅美丽新村画卷扑面而来……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正是平武县深入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那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如何取得如此的巨变?“近年来,平武县坚持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挖大填、不搞大栽大种。”平武县县委书记周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感慨地说,全县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一村一品牌”的规划,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自然村落,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 本报记者 孟贤才 苏东华
强化组织领导
领导干部带头吹响“集结号”
平武,地处绵阳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位居涪江上游,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是著名风景区九寨、黄龙之门户,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全县幅员面积5974平方公里,辖9镇16乡、248个村、16个社区居委会、1478个居民小组,有汉、藏、羌、回等20个民族。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既是一项服务全局、事关长远的发展工程,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民生工程。为彻底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美丽新村、幸福平武。平武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机构,各乡镇、各部门也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级“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抓好组织协调工作。
与此同时,平武还开展了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各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研究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将镇道、村道和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分工落实各驻村干部、村干部包干到具体地段、具体区域和村组,实行包干负责到人,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人管、有人抓,形成齐抓共管、干群共建的合力。
摸准居民需求
规划先行建好幸福美丽新村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首先规划要美。平武县对原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进行提档升级,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产业发展等,都做了详尽思考。翻阅规划方案,可以看出平武县委、县政府探索实践背后的良苦用心,所思所想无不与群众需求极度“合拍”,可行性很高。同时,平武县还出台了《平武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平武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环保目标中,农村环境保护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考核。
“我们通过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村庄环境整治及绿化等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了环保基础设施,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村容村貌《规划》中所描绘的未来农村环境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平武县县长李治平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平武县自始至终把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放在第一位,或召开会议,或组织座谈,或入户走访,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小节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建设好幸福美丽新村,平武县除了加强督查,还频频召开推进会,及时通报进展并进行再动员,号召全民参与。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县共悬挂横幅560条,张贴标语1260条,彩色喷绘288幅,印发宣传资料26000余份。另外,还专门印发了46000多份《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群众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绿色生态经济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村富民,才能真正美。各乡镇按照平武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走“公司+贫困户”,“协会+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持的路子,科学合理引导贫困户做大做强以茶叶、核桃、中药材、纤维林等四大特色产业和魔芋、马铃薯、中蜂等六大传统产业特色的富民产业。同时,白马王朗风情游,虎牙徒步探险游,老河沟生态休闲游,平通印象梅园游、豆叩采茶体验游,一个又一个以旅游为重点的项目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近来年,平通镇牛飞村把握文化建设发展导向,大力扶持本村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目前,其产业园已占地20亩、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每年还培训500名羌族妇女学羌绣,带动上千名妇女居家就业。2014年,羌绣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被文化部列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该项目将作为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如今,羌绣产业园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该镇还以发展好“水文化、梅文化、羌文化、茶文化”四张名片,构建繁荣和谐文明新平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在豆叩镇银岭村,该镇围绕茶叶产业大做文章,已发展茶叶基地3300多亩,有5家茶业公司与茶农签订了公司加农户协议,并搞起了采茶体验游。目前,以茶事体验为带动的一系列有趣的农事体验已成为清漪江流域乡村旅游的亮点。农家乐也从最初的2家发展到10余家,很多在外打工的居民已陆续回乡创业。
响岩镇清水村的万亩桃园正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全村426户居民就有350户种植蜜桃。其中达到10万元产值有20余户,20万元有5户。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近9000元,这里的蜜桃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产品销往贵州、重庆、成都及周边城市,供不应求。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蜜桃产业,村上还成立了蜜桃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和联系销售等服务,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目前,该合作社由最初的30户发展到300户。
同样在响岩镇鹤亭村,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核桃,目前已栽种核桃4000余亩,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线。每年8月,到这里收购核桃的客户人山人海,大车小车到处都是,还自发兴起一处核桃自由市场。“过去,这里的核桃树没有成片,在政府的帮助下,请来专家讲课,居民有了新的认识。”当地居民说,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个个成为种植能手。由于核桃的品质优良,如今有不少核桃树,每年都被人提前预定,居民在家中就可以“数票子”。
据了解,南坝镇目前种植香菇达200万袋,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南坝镇垭头坪村香菇基地,半山腰都是香菇棚子,有30多户,各棚均有工作人员在忙碌。记者了解到,当地种植香菇不择人,员工又好找,一年可解决5000个劳动力,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香菇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售到广州、重庆、成都等地。
在龙安镇石人村,一处半山坡上全是养殖的原生态黑猪,有的在猪圈里“填肚子”,有的在山坡里“运动”,全是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饲养,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原土味”商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其养殖场成立了土黑猪养殖合作社,已有10余家农村养殖户加入行列,年出栏土黑猪达5000头。目前,其产品销往绵阳多家超市和直营店,供不应求,让消费者吃到原生态的猪肉。
为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平武县立足境内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牢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的绿色低碳经济。为此,平武县委决定,从今年起,该县每年总投资一亿元,在火溪河、清漪江、磨刀河三条流域内分别建立火溪河旅游产业、清漪江生态文化体验、磨刀河城乡统筹三个经济试验区,结合实际,创新党建引领、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平武经济全面升级提速,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同时,该县实现实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在2014年基础上“翻一番”,在全县率先进入小康,带动全县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农村环境巨变
“垃圾村”成环境卫生示范村
过去,龙安镇三溪村被当地称为“垃圾村”,如今成为全县环境卫生示范村。记者日前在现场采访时看到,沿沟沿路两岸,没有白色垃圾的存在,卫生环境干净整洁。一路上,还建有分类垃圾池。“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个垃圾站,且沿路沿河到处都是白色垃圾,卫生环境很差。”当地多位居民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来,这里的环境好了,居住在这里也安逸。“我们这里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可回收物主要包括报纸刊物、旧鞋、玻璃、塑料瓶、废金属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巾、瓦片、砖头、烟头、骨头等。”居民们表示,起初他们对垃圾分类还不习惯,通过村社上门宣传,现在大部分居民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记者在三溪村还注意到,当地还竖有“龙安镇三溪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公示牌”,分为模范户和整改户,并公布了居民的姓名。“这个公示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旦有人写入整改户,居民就会自觉搞好自家的环境。公布三天时间,整改户居民就会主动要求检查其环境卫生,力争把整改户变成模范户。”三溪村党支部书记杨义华说,随着居民生活的提高,白色垃圾一度随处可见,被称为“垃圾村”。村上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组织居民们沿河沿路捡垃圾,并设有5个保洁员,对区域进行保洁。村上还设立了“模范卫生之家”,一旦农户环境出现问题,将摘掉“荣誉牌”。
“以前,我们这里的垃圾总是到处扔,现在周围的卫生都搞好了,我们也不好意思乱倒了。”水观乡场镇居民王立笑眯眯地对记者说,现在不但自己会积极配合,遇到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的还会加以劝阻,希望大家都能积极配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据介绍,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求,平武县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突出抓好乡镇、村庄和公路沿线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大桥镇还广泛动员广大居民开展“三清三拆”卫生清理,对乱堆乱放的草堆、垃圾、杂草进行清理并运走,做到村庄卫生清理不留死角。同时,拆除村庄的危旧围墙、危旧房屋、简易厕所。扎实开展村内池塘的清淤和整治。针对村内小沟、渠道、池塘淤泥不堪、污水横流的现状,对其进行了清淤改造,对河边的垃圾、杂草等进行了清理。
古城镇还增添设施设备,强化生活垃圾的收集工作。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场镇周边垃圾收集处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并着手根据实际在贾村、琴台、大坝、厢房等社新建一批垃圾收集池、新增一批垃圾桶。积极宣传引导,培养群众意识。通过村社干部和环境卫生督导员对各社群众进行宣传,培养群众垃圾入桶、入池的习惯,杜绝垃圾乱扔的现象。增强人手,随时巡逻。在保证场镇环境卫生的同时,聘用专职人员对场镇周边环境进行清扫和巡逻,要求发现垃圾要立即处理,发现有乱扔垃圾者要立即制止,确保场镇周边环境卫生保持的常态化。
截至目前,平武县各地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原则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开展治理活动3200多次,出动车辆4000多次,清理生活垃圾5900吨,清除户外广告、乱涂乱画1800多处,拆除乱搭乱建面积达14391.8平方米。
完善基础设施
以人为本便农惠民千万家
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需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近年来,平武县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完成新建通村水泥路100公里,解决35000人行路难,新建供水工程237处,解决1156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0户;累计投入3800万元,用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按3-5万标准,为248村配备了农村垃圾整治资金,各乡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也设法筹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该县创建生态村20个,生态家园3310户,新建农村沼气池400口,新建或改建省柴节煤灶1500台,新建垃圾池300多座,配备垃圾篓、垃圾箱1672个,洁车辆25辆,环境卫生保洁员1500名。
为促使卫生整治实现常态化,各乡镇在完善乡规民约的同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了环卫专业队伍、建立起卫生日常保洁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加强了村、乡镇清扫保洁和经常性的维护,形成了长效的卫生保洁机制。如:龙安镇就卫生保洁建立了值日制,要求辖区所有单位坚持清扫经常化,彻底消灭“脏、乱、差”。在农村,该镇从各村聘用了141名保洁员,每社1人,实行动态管理,每日清扫,每周清运,每月检查,每季评比,每年考核。
如今,在平武县的乡村,随处可见保洁员、垃圾池、文化墙等“亮点”。“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也很快。我们农民的生活差不多撵上了城里人。”72岁的龙安镇汇口村居民肖民对记者说,现在村上人平常吃的是自来水,用的是洗衣机,不少家里安了太阳能,液晶电视也进了农家门。而且,汇口村人真的是晴天出门不粘土,雨天进家不带泥,晚上门前有路灯,出去不用再摸黑。
“物”是新农村的基础,“人”是新农村的“灵魂”。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平武的农村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群众精神面貌也更加抖擞。行走田间大地,一幅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丽幸福生活。平武“天蓝、地绿、水清、景秀、村美”的新村景象覆盖全县每一个角落,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勾画出一幅美丽的蓝图。
高村乡五一村 (胡宇摄)
美丽的白马扒昔家古寨 (高明勇摄)
村民的居住处 (胡宇摄)
白马索谷修寨 (胡宇摄)
平通桅杆村 (胡宇摄)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7月29日专电(记者吴文诩)7月24日以来,四川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其中,四川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和阿坝州东部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强降雨导致四川西部山区多处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九寨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寨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