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去年10亿元资金发力三个环节

四川日报 2015-02-12 10:45 大字

四川省持续提升民族地区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本报讯 (记者 石小宏)2月11日,记者从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为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提升民族地区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去年四川省投入资金10亿多元,用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等,并大力实施“三大提升”行动和六大重点工作,加快了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现在的政策确实好,是新农合救了我的命。”去年11月,阿坝州九寨沟县永和乡桥上村的王东成拿到了新农合给他生病报销的10万元。2013年,王东成意外查出患直肠肿瘤,不到两年,他为治病先后花去东拼西凑的20余万元,这让原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此时,九寨沟县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290元大幅提高至每人每年390元,每年报销最高金额可达10万元,解了王东成燃眉之急。不仅是九寨沟县,四川省民族地区医疗保障的不断健全与提高,让更多“王东成”不再为生大病而担忧。

为提升民族地区的健康保障水平,去年省卫计委制定了“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4年实施方案”、藏区“六大民生提升计划”2014年实施方案、彝区“十项扶贫工程”2014年实施方案,为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医疗体系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民族地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要环节。去年,落实中央和省财政资金近6.2亿元,实施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周转房建设等医疗机构项目2949个,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机构项目26个,并为16个高海拔县配置高压氧舱。人才队伍是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仅去年,为民族地区招聘执业(助理)医师60人,培训卫生管理人员、医师、护士4000余人次,完成藏区6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培养。截至目前,民族地区卫技人员增长至47251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分别为5.11人、0.73人,同期增长0.39%、0.36%。

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全省民族地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去年已达35元,其中藏区达40元,高出全省平均标准5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01%。地方病一直是困扰民族地区群众健康的难题,为此,四川省加大对大骨节病、包虫病等疾病的普查和治疗力度,完成包虫病病情调查502279人,免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273人。去年6月25日,甘孜州巴塘县苏哇龙乡卫生院里挤满了十里八乡赶来的农牧民们,这里正进行由省州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组织的包虫病筛查工作。68岁的达瓦吉才在B超检查中被查出可能患上包虫病,由于包虫病有基本无症状的潜伏期,一旦出现症状后大都过了最佳治疗期。正是这次普查,让老人得到及时治疗。

针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工作实际,实施了“设备使用提升行动”“技术练兵行动”“健康管理全覆盖行动”三大提升行动,使三州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提高了38.81%。同时,“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中的六大重点工作也稳步推进。民族地区新农合得到可持续发展,参合率达98.75%,住院实际报销比为63.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8%。积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共下派3776人次到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为32个藏区县级医院建设远程诊疗系统。为三州州级监督机构配备执法快检设备,完成640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和检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网采购基本药物18194万元。

新闻推荐

万山千河之省四川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长江上游重点水源

万山千河之省四川,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长江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层层叠叠的群山,见证了一个奇迹:在半个世纪里被砍伐殆尽的大地,今天又恢复成了森林。森林覆盖率超过上世纪中期;茂林修竹遮蔽所有...

九寨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九寨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