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九寨沟县实施“全域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走笔

阿坝日报 2014-08-27 14:48 大字

■刘彦荣 记者 杨刚 袁娜

盛夏,记者一行驱车行走在九寨沟县境内,车窗外,时时闪过一个个依山傍水、掩映在树林中的青瓦黄墙的村庄。如今的九寨大地,已从昔日山道崎岖、村庄破旧到今日交通顺畅、村寨靓丽,一个个村寨正被新农村建设的缕缕春风装点得如诗如画。

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九寨沟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把九寨建成“川西北生态经济的‘实验区\’、全省旅游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奋勇争先、时不我待,在积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生态旅游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力等方面勇于改革创新,不仅形成了产业相融互动、社会协调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的发展新格局,还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走上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幸福康庄大道。

产业支撑农民腰包鼓起来

从该县县城驾车一路向南行驶,不出30分钟路程便到了郭元乡回龙村的特色小水果种植基地。脆红李、青脆李、五星枇杷、甜樱桃、桃子……各种果树种满了基地,青脆李、脆红李沉甸甸地缀满枝头,树下采摘果实的果农笑声爽朗。

“今年的李子结得巴适得很,你看这树枝,基本上都是被压弯了的。全部摘完的话,估计收入应该不会低于5万元。”村民任正洪自豪地告诉笔者,他们村的土地主要以沙质地为主,以前只能种玉米、洋芋之类的传统农作物。在现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亩地一年最多能产玉米800斤,除去农药、化肥和人工成本,一亩地顶天了也就收入500元。一年种田的收入也就仅能基本满足温饱。”任正洪在2003年积极响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号召,他家种植了5亩脆红李。种上“致富果”后,这几年他家里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不仅修建了新房,还像城里人一样添置了沙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

如何破解村民大量种植水果后的销售难问题?郭元乡回龙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冬奎给出了答案。他向笔者介绍,过去没有成立专合社前村民采摘的脆红李都由农户自行销售,由于不能掌握市场行情变化,在采果期出现大量滞销现象,也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为提高脆红李品质,增加果农收入,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果农成立了回龙村脆红李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龙头,将脆红李的种植技术、人员培训、市场销售实行了信息资源共享。如今,全村的脆红李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300亩,仅脆红李一项每年就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郭元乡回龙村仅是该县发展富民产业、助民增收、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步棋,该县按照“定标准、建基地、创品牌、走市场”的农业发展要求,立足地方实际,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高山药、半山干果、沿河小水果、蔬菜”种植的规划布局,大力引导农民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优势产业,促进了各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旅融合做活景秀文章

遒劲挺拔的苍天大树、五彩斑斓的钙化彩池、姹紫嫣红的烂漫山花、古老而神秘的原始藏寨……这是来九寨的游客用相机最喜欢锁定的画面。“这里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人文风情浓郁,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仙境中游玩一样!”从重庆来到九寨沟县自驾游的刘小林一家四口在神仙池景区,尽情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感受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

不管是地处偏远的神仙池景区、大录古藏寨,还是紧邻县城的川西北民居群等景点,随处可见结伴来此避暑消夏尽情享受夏日凉爽的游客。更多的游客还走进乡村“农家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消暑中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别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心甘情愿做一回忆苦思甜的“零时农民”。

“现在来九寨沟旅游的游客逐年攀升,特别是近段时间来避暑的自驾游太火爆了,我家的‘农家客栈\’天天晚上住宿都爆满,估计今年光住宿这块接待游客要超过3000人,住宿加上农家餐饮全年挣个15万元至20万元应该没问题。”永丰乡下寨村村民王祖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面对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该县乡村旅游业已步入了提质增效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因农旅融合也使农民成为旅游服务行业中的最大受益群体。据该县旅游部门介绍,全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拓展了广大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更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实现了“全域景区”和“全域产业”的联动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现有乡村旅游经营户775户,房间数12077间,今年上半年乡村旅游已接待省内外游客5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34.1万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更进一步激活了“全域景区、全域服务、全域产业”行动农旅相融发展的活力。

搭建平台劳动力就地“消化”

“我今年开年不久就参加了县上组织的挖掘机免费技能培训,还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月能领到4000多元哩!”说到现在的生活,家住草地乡下草地村的村民杨泽尕脸上绽满幸福的笑容。他告诉记者,过去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到漳扎镇的酒店去当保安,工作累不说,每个月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日常的开销。自从掌握了挖掘机操作技能后,再也不用为找工作东奔西跑了,而且在家门口也能挣到满意的工资。

近年来,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道路,快速实现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技能型人才的转变,实现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上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除了草地村村民杨泽尕享受劳动力就地“消化”这一惠民工程外,该县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一样走上致富道路的人,其中马家乡搞休闲农庄的杨勇就是其中的一位。杨勇以前单纯只在家养鱼,一年忙碌下来,除去开支最多就挣个5、6万元。这两年,随着马家乡通乡油路的通畅和村寨新农村的建设,全乡的农牧产业和旅游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眼看着自驾人流量增多,他便在昔日的鱼池旁开起了集休闲度假和餐饮为一体的生态鱼庄。现在,鱼庄的生意红红火火,一家人常常忙不过来,还招了2个工人,一年的毛收入早已突破了40万元。

“为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和促进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县委、县政府通过“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实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的转变培训。”该县劳动就业局负责人胡学颖向记者介绍说,九寨沟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技能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并以更好地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着力搭建了创业就业供需平台,集中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不但有效促进了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还促使更多的农民选择了不离家、不出乡,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830名,实现劳务收入1.97亿元。

新闻推荐

九寨沟县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九寨沟县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本报讯(许萃)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2014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中,九寨沟县以绿色、低碳、生态建设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