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九寨沟县实施“百千万”作风转变工程 要下基层还要干得好

四川日报 2012-12-21 17:50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松 松涛

12月15日晚7时,高原上的九寨沟县气温降到零度。双河乡副乡长李志勇随便刨两口饭,就冒着寒风来到朝阳村。这天,农户蒲建林家的养鸡场出现鸡瘟苗头。李志勇现场察看后与县畜牧兽医联系,一直忙到深夜。离开前,李志勇拿出一本《勤廉日志》,记上当晚的工作,蒲建林满意地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

在九寨沟县,这样的《勤廉日志》揣在机关干部兜中,人手一本。今年,九寨沟县实施“百千万”作风转变工程,即组织上千名干部下基层每年不少于一百天,为群众办上万件实事。

【如何下得去】

干部下基层要由服务对象签字认可

要确保上千名干部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服务群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九寨沟是如何做的?

在记者面前放着一份承诺书,上面印有“要切实解决庸散拖懒不良现象”等五项作风转变的承诺。这份承诺书的主人、县农业水务局干部李和平说,“年初签订的这份承诺书,尽管只有薄薄的几页纸,但分量却沉甸甸的。”该县17个乡镇、81个县级部门层层签订这份“百千万”作风转变公开承诺书,1900余份承诺书在全县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自律只是一方面。为确保干部下基层不走过场,九寨沟县还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九寨沟县作风建设五项纪律》、《勤廉日志制度》、《工作监督检查台账制度》等制度。

“特别是作风与效能‘阳光档案\’和‘勤廉日志\’相结合的制度,是一个创新。”该县纪委党风室主任付福平说,每个机关干部都有一份 “阳光档案”,由这名干部年初根据自己工作职责和特长,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个人服务内容。同时,每个人也有“勤廉日志”,下基层的情况由服务或工作对象签字认可,并留下服务对象联系电话。

“纪委每月从干部《勤廉日志》中抽取部分进行核实,如有虚假,将被问责。”付福平说:“到年底一比较,就能看出该干部下基层的实际情况。”该县启动的监督问责机制还包括,向社会公开“庸散拖懒”治理热线电话,接受举报,干部每月填写“月报表”,下基层情况还将与单位和个人的年度目标考核和奖惩挂钩。

【如何有实效】

群众得实惠帮助解决问题7750个

干部下基层,给基层带来负担还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观念不同,效果就不同。

九寨沟县在全县推广“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这一价值取向从一个侧面确保了“干部下基层,群众得实惠”。

在九寨沟风景区漳扎镇,群众建房要求迫切。该县住建局干部组成工作小分队,走村入户,把住房建设审批窗口“搬”到群众门前。“既开展审批又宣传政策,既化解矛盾又解决问题。”付福平说,“工作成效从一线得到检验。”

今年,农业水务局全体干部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5000人次,并在全县指导农户发展甜樱桃1820亩,三年后挂果,仅此一项每年可让农户增收1000多万元……

“过去,上班时间办公室人来人往,现在办公室的人都散落在了田间地头。”县农业水务局局长杨红军戏谑自己都“找不到当局长的感觉了”。

群众怎么看?朝阳村农民王桥生的话很有代表性:“过去,我是苦脸把县上的干部挡在门外,现在我是笑脸把干部迎进门。”

王桥生笑脸有缘由:在今年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中,该县上千干部已为群众协调解决生产生活资金307万元,帮助解决问题7750个。

新闻推荐

走基层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 四川质监在行动

如何顺应群众对质量的期盼,全力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发展?作为全省联系群众最密切、服务群众最直接、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窗口单位、执法部门之一,四川省质监局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通过走基层,召开...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九寨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