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一产业”探索出脱贫奔康新路子——金川县勒乌镇角木牛村脱贫奔康小记

阿坝日报 2020-06-03 13:58 大字

■张维 记者 银琪 杨骁 泽旺旦真

5月2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晒在金川县勒乌镇角木牛村壕沟门组、金土坊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草莓基地时,村民们已经把第一批草莓装车待发。24小时后,这批鲜嫩欲滴的草莓将出现在成都、重庆、上海等地的生鲜超市里。“壕沟门组的草莓基地只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角木牛村党支部书记何万秋说,这个基地今年将为市场提供近15万公斤草莓。

角木牛村平均海拔270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村。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该村过去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2014年,角木牛村共识别贫困户84户304人,是金川县贫困人口最多的村。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村以支部为引领、产业富村为抓手,充分利用有利资源盘活“三资”(资源、资金、资产)、通过引进公司与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的方式壮大特色产业,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因地制宜 产业布局拓宽脱贫奔康渠道

“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曾经缺乏致富产业的角木牛村认识到,要脱贫必须要发展产业。

沿着平整的柏油公路蜿蜒而上,记者一行来到角木牛村海拔最高的村民小组杜岗,四川金山国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跑山猪基地便坐落于此,森林环抱中一间间圈舍干净整洁、一头头跑山猪抢着吃食。而在2000多公里的上海,该公司的一家门店里,消费者可以通过屏幕实时看到基地内跑山猪进食、奔跑的画面。“目前基地有400多头跑山猪,圈舍的规模可以实现每年5000头的出栏量。”跑山猪基地工作人员冯国喜如是说。

因地制宜,这是角木牛村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角木牛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该村以每个村民小组为单位,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引进不同的公司和专业合作社,采取流转土地和入股分红的方式壮大特色产业,实现了“一组一产业”的发展局面。

杜岗组海拔高、林地广,村民外出务工较多,闲置土地也多,引进四川金山国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养殖业;壕沟门组的土质属于冷沙,利于存土、便于保湿,引进金土坊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发展草莓种植产业;炮台组海拔低、土地平整大块比较肥沃,特别适合种植小水果,引进春桥李子专业合作社,发展脆红李;角木牛组土质、气候、风向、湿度等条件特别适合种植花椒,引进富华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金川花椒种植产业;八角组地形封闭,适合高品质果树种植,引进银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种植樱红李和林下套种草莓。

脱贫攻坚路上,角木牛村“一组一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益农则农、益畜则畜”的产业脱贫奔康新路子。清晰的产业布局,不仅让脱贫攻坚工作既务实又落地,还让引进的企业、合作社实现了良好的发展。

“2018年、2019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共实现收入21万余元。”何万秋告诉记者,该村将村集体土地、集体林地、集体大棚流转给引进的企业和合作社,同时将产业扶持基金50万元入股合作社,通过资源、资金、资产的有效盘活和利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扶贫合作共赢。

农民变工人 家门口就业鼓起群众腰包

“过去,我们村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村里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小孩。”何万秋说,如今村里大多数土地按照不同的价格流转给各个基地,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在各基地里务工,既挣了钱,又照顾到了家庭。

冯国喜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爱人长期患病,家里收入捉襟见肘,因病致贫成了他家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帮扶下,冯国喜成功脱贫,可如何实现致富奔康,依然是道难题。

2018年,村里引进四川金山国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冯国喜便在跑山猪基地里上班,每个月都有2200元的工资。“我家就在基地旁边,每天按时上下班,我不仅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还能照顾到家里。”冯国喜说。

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在角木牛村不止冯国喜一人。目前,该村有20户村民与引进的合作社、公司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合作社和公司按月向村民支付工资,同时采取企业管理制度,每天实行9小时工作制,超出规定的工作时间,合作社和公司还会向务工人员发放加班费。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当各基地长期合同工无法满足用工需求时,基地就会采用招临工的方式,灵活解决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增收难题。

“草莓基地需要挖掘排水沟,工钱8元一米,有意向的明天早上早点到施工现场。”5月30日一大早,壕沟门组组长丁龙义在该组的微信群里发布了用工信息。丁龙义告诉记者,眼下正值草莓采摘期,基地用工需求量很大,像这样的用工信息早已成为了常态化工作。像采摘、锄草、分装等日常工作,基地用工按小时计费,每人每小时10元,多劳多得。“很多村民仅在基地打零工就有一大笔收入,甚至有一些老年人和残疾人也能通过低劳动量的工作挣到钱。”

“2019年,全村就近务工收入达到了56万元左右,今年这个数还会增加不少。”据何万秋介绍,该村还在合作社托管了缺劳力、有残疾的3户深度贫困户,让他们每年有3500元的固定收入,为其脱贫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条条畅通平坦的水泥路、一栋栋舒适整洁的砖瓦房、一片片绿意盎然的产业田……如今,从贫困到脱贫,角木牛村村民依托产业发展,实现家门口就业,走上了致富奔康的道路。

新闻推荐

山乡孩子的别样“六一”儿童节 省总工会“放飞希望、绽放微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走进阿坝

歌舞表演、读书游园、直播义卖……5月30日,位于阿坝州金川县大山深处的马奈镇中心校充满欢声笑语,省总工会“放飞希望、绽...

金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