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县把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实现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实施***的重要举措。向“一亩三分田”要效益
■郑刚记者杨刚杨骁哈斯满
田野里,到处都是农牧民忙碌的身影;乡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着农资的农用车来回穿梭;基地里,一个个种植大棚承载起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盛夏,正是各种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节。沐浴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雨露,勤劳善良的金川儿女在这片热土上耕耘着幸福希望。
金川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随着扶贫攻坚“号角”的吹响,如何让农牧民群众向“一亩三分田”要效益?如何让“阿坝新江南”跻身现代农业发展大县?引领群众与全国、全省、全州人民一同奔向小康,成为金川县委、县政府思索的重点。
“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发挥传统农业优势,通过深化农业领域,延展产业链条等方式,在农民祖祖辈辈熟悉的土地上擂响脱贫‘战鼓\’。”7月4日,脱贫攻坚会上,县委书记卞思发话语中透着坚定。
近年来,在党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金川人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强县。数据是有力的佐证,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76元。
数字之变,来源于好的发展思路,源于好的举措,也是全县党员干部在发展过程中“想破头、走疼腿、磨破嘴”的结果。作为“中国最美丽田园”、“中国雪梨之乡”,金川县下大力盘活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这盘棋,发挥优势、敢于创新、负重前进,在希望的田野上打响了扶贫翻身仗,唱出一曲响亮的增收曲。
“将优势化为胜势,将资源变为商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撬动传统农业升级转型
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路在何方?
早在2013年,金川县就提出了“农业二次创业”要走“量变式、质变式、现代式”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农产品向商品转变、农区向景区转变、农牧民向产业工人转变”。金川农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成全州乃至川藏高原重要的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化样板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
万千思路,离不开一个“变”字。金川县又因何要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以“变”入题?
过去,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金川县拥有了“阿坝州的小江南”、“高原上的鱼米乡”等美誉,不仅粮食作物产量高,雪梨、蔬菜、金川牦牛、花椒等其他农产品也是名声在外。尽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农牧民群众的收入却迟迟不见增高,原因在于“粮食+水果”这样单一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金川县的决策者们意识到:扶贫道路上,农牧民致富增收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但是,如何将优势化为胜势,将资源变为商品,最终鼓胀农民的荷包?
“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利益为纽带,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胆突破,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刚赴金川县履职不久的县委副书记朱锐高屋建瓴、一语中的。从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撬动这种转变最有力的杠杆。
走进卡撒乡玛目都村的百合基地,200亩红色的百合花在阳光下怒放。10月,这些百合便可以收获,能为该村带来400余万元的收入。玛目都村在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当地群众只能靠种植玉米、土豆生活。村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种植中药材能为他们带来了如此高的收入,可如今这梦想已经变为了现实。
从高半山到河谷,从观音桥镇到勒乌镇,从马奈乡到河西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
新品种的梨子卖出了不可思议的高价,老品种的雪梨延伸产业链制成“梨膏”鼓起了群众腰包,道地中药材卖出好价一路畅销……
思路一变天地宽。按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求,金川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同时,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金川雪梨、酿酒葡萄、泡菜、芳香、道地中药材、现代畜牧、林下产业等“七大特色产业”培育,不断把“农业二次创业”引向深入。
金川县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怎么“调”的问题,困扰广大农民的难题迎刃而解,将优势化为胜势,将资源变为商品正逐步得以实现。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聚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从单一产业到“齐头并进”的华丽蝶变
在金川勒乌镇的农资经销点上,云盘村村委会主任罗帮玺正准备把满满一车化肥运回村里。“蔬菜灌溉用水问题解决了,肥料利用率提高,种蔬菜更‘划得着\’了。”他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如今全村的耕地基本用来种植蔬菜,而其中600亩将用上“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
而在离营盘村仅有一山之隔的马厂村,村民们却种起了酿酒葡萄。“别看我家葡萄种植面积不大,但这些可都是我们全家的钱袋子,去年,我家每亩葡萄产量达3000多斤,光是每亩葡萄就挣了5000多块钱。”勒乌镇马厂村村民刘发奎告诉记者,以前种玉米,一亩地平均产量也就2000斤左右,收益还不到种葡萄的一半,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几年前他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如今他家每年仅酿酒葡萄的收入就有10000多元。
相隔距离不到3公里的两个村落,为何种植业的“主打产品”却大不相同?
“我们在进行产业发展布局时,始终恪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一个‘特\’字,针对每个村进行‘菜单式\’发展。”该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负责人给出了答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更避免了群众一窝蜂式地发展单一产业,减少了市场风险。
观音桥片区重点发展多肋牦牛和中药材;周山片区重点发展核桃和中药材;城关片区和安宁片区主推特色小水果和中药材,并扩大特色蔬菜面积……“河坝菜、半山果、高山药和畜”的产业布局敲响了全县多产业齐头并进的“黄钟大吕”。
“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上再挖掘新潜力,优化农业结构上再开辟新途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再寻求新突破,促进农民增收上再取得新成效,建设新农村上再迈出新步伐。”该县县委、县政府正努力把金川建设成为全州乃至全省“安全菜”、“健康果”、“放心肉”标志性产地,要在新常态下奋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专合组织带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软实力”
沙耳乡克尔玛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过去,该村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去年,该村成立了嘉嘉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獭兔,为村里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贫困户袁孝忠领到了合作社免费发放的30只种兔,繁殖出的小兔将由合作社统一回收,这为他家一年带来了6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散养的生态鸡在这里喝着“山泉水”吃着“粗粮”,青脆李树、红脆李树、核桃树枝叶繁茂地迎着晨风翩翩起舞……勒乌镇马厂村在金川县神农生态农业合作社的带领下,从单纯的养殖业扩展到花卉种植、生态鸡养殖、生态水果种植和生态观光旅游业。神农生态农业合作社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在不断催涨村民腰包的同时,也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
……
原本以传统农户为对象的金川农业,如今在日益崛起的龙头企业带动下,奏响了促农致富增收的交响曲。截至目前,金川县引进龙头企业6家,引导组建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共有435家,成员2916人,辐射带动数千户,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阿坝州首例高原山地水肥一体化微灌溉技术“落户”金川,为一直缺少灌溉用水的云盘村、色尔岭村解决了燃眉之急;金川县首个光伏水源即太阳能提灌站建设项目在庆宁乡庆宁村建成,彻底解决该村因电力缺乏而影响的灌溉用水不足问题……一个个新兴农业科技项目在金川落地生根,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耕作方式,为农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扇崭新的大门。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此,金川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与省农科院、林科院的产学研合作,对人才缺乏的产业领域,探索建立科技专家长驻制,推进科技人才进村镇、进田间,同时依托阳光培训、“送科技、送温暖”等活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2014—2015年,该县共实施实用技术培训29220人,新型农民培训1600人次,为推进农村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促进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我县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而作出的生存、发展的选择。”该县县委副书记朱锐说道,产业结构调整不仅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需要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让金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既有强健的筋骨,又有深厚的“内功”。
农业转型了、土地增效了,农民上班了、乡村更美了……在党的新农村好政策引导下,如今,金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可喜成果,逐渐成为富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伴随着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勤劳朴实的7万余金川儿女在脱贫致富的攻坚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幸福地奔跑在小康路上。
新闻推荐
(金川宣记者庄媛)昨日,记者从金川县委宣传部获悉,金川县总投资100余万元的“光伏水源(太阳能提灌站)试点项目”正在抓紧实施,预计4月上旬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此项目的建成,将为金川县农业提水灌溉节约运...
金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