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产业扶贫挥出“点睛之笔”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的逼近,头顶“阿坝江南”“中国雪梨之乡”“中国最美丽田园”美誉的阿坝州金川县,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冲刺期。如何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产业脱贫成为一道必解的难题。
雪梨、酿酒葡萄、泡菜、芳香、中药材、畜牧业和林下产业等“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快马加鞭,一幅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旅则旅的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金川徐徐展开。
趟出产业脱贫新路子
在今年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上,金川县委书记卞思发振臂而呼:“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趟出一条产业扶贫的金川路径”。
金川县为何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早在年初,县委常委分头实地调研、走访,县委班子集体达成共识,将“产业扶贫”定位在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雪梨产业、酿酒葡萄产业、泡菜产业、芳香产业、中药材产业、畜牧业产业和林下产业等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在发展农牧业的同时,推进旅游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七大特色产业,让金川百姓尝到了甜头。
沙耳乡克尔玛村平均海拔2780米,是全乡最边远、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贫困村。过去,该村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等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返乡创业青年丁财东在该村投入140万元,成立了嘉嘉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将2200只种獭兔免费发放给包括全村21户贫困户在内的44户村民,现在村民们养殖獭兔已见成效。贫困户袁孝忠领到30只种兔,繁殖出的小兔被合作社统一回收,这为他家一年带来了6000元左右的纯收入。发展养殖业为村民带来了人均纯收入3500元,贫困村提前“摘帽”。
卡拉脚乡玛目都村种上了中药材,全村88户423人鼓起了致富增收的腰包。
勒乌镇云盘村1000亩错季蔬菜示范园,用上了最现代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村民们说,种植技术鸟枪换炮,奔康不再是空话。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脱贫攻坚路上,金川县按“一村一品一业、一户一人一策”要求,探出了益农则农、益林则林、益牧则牧、益旅则旅等产业脱贫新路子。“摸准底子、编制本子、开出方子、筹措票子、压实担子”的“五子”工作法,让扶贫攻坚工作既务实又落地。
政府扶贫的“点睛之笔”
2014年,农业部评出全国140个“中国美丽田园”,四川省五个景观入选,金川县的梨花和红叶景观双双上榜,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一景双榜”的“中国美丽田园”景区。
培育产业发展的沃土,金川县政府将着力点放在修好路、通上水、用上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一些有示范带动性的龙头企业,扩大招商引资力度,让金川成为投资兴业和发展的沃土。
松坪村位于世外梨园景区核心区边缘,县政府顺势将景区梨花、红叶资源作为该村发展旅游经济的依托,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庆林乡松坪村一条8.7公里长的水泥路的修通,改变了以往村民出山,要步行1个多小时的落后状况。基础设施改善了,美景终于走出“深闺”。松坪村观景点被评为“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摄影点”。随之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游客也络绎不绝慕名前来,村民们也都吃上了“旅游饭”。贫困户孙正友把自家的房屋扩建之后,搞起了民宿接待,每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
2015年,金川县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2.3万人次,2016年梨花节期间,仅从3月21日至4月1日,就接待游客14.12万人次。
与此同时,组建农业合作社和培育扶贫龙头力量也成为政府“点睛之笔”。
卡拉脚乡玛目都村平均海拔2700米,是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以前该村靠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村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引进返乡创业的“金川县阳光天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村民以每亩地每年6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全村520余亩土地种植了中药材。同时,该村计划流转林地2600亩,用于发展百合、油(药)用牡丹等林下产业,预计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800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达到2300元。
近年来,金川县扶植龙头企业产业发展1300万元,2012年至今,专业合作社资金投入830万元。截至目前,政府引进龙头企业6家,引导组建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共有435家,成员2916户,辐射带动近10000户。
不远的将来,金川绘就的产业扶贫画卷将更加美好。
郑刚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庆华陈富美记者松涛文/图)2月12日,藏历水蛇新年的第二天,记者来到被称为“锅庄之乡”的金川县马奈乡,一位身着马奈特色服饰的大姐告诉记者,大家要到乡政府活动中心去参加文艺活动。在活动广场...
金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