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拾民俗家园的记忆 ——金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走笔

阿坝日报 2016-01-04 14:02 大字

■实习记者张蕾记者杨刚颜天杰

初冬时节的大渡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静静地流淌。河畔的山坡上,最后一抹红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妩媚动人。走在阿坝新江南,悠扬高亢的藏歌唱响大渡河畔,欢乐的舞蹈舞出民族风情,非遗文化遍地开花……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金川县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更多的群众从田间地头走上舞台,从旁观变身主角,从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变成了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做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全县文保资源统筹利用,壮大文化产业,让其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着力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持续发展能力,让群众、孩子,把文化的根留住,金川已行走在路上。

【镜头一】

金川县万林乡苟尔光村,村民传承文化热情高

一幢幢别具风格的藏式新房错落有致,掩映在山水间。日前,记者走进金川县万林乡苟尔光村的村民活动中心,阳光明媚、锣鼓喧天,一群身着嘉绒藏族传统服饰的舞者手捧枪、矛等道具,时而浅唱低吟,时而高声呐喊,从转神山抛洒龙达祈求幸福安宁,到祭山神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再到载歌载舞向山神敬献“武器”,加持山神的力量。

与常见的藏族祈福纳祥锅庄不同,村民们所跳的这支“敬山锅庄”“楞琼歌”是一种叙事性锅庄,其歌词大都是赞美生活,歌颂当地的山山水水,祈祷幸福等方面的内容,再现了嘉绒藏区在古象雄文明时期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展现出对神山的崇拜与敬祀。

“我们村东北方的索乌山是当地嘉绒藏族的神山之一。神山文化在我们村历史悠久,敬山锅庄作为神山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象雄文明时期的宗教、民俗意义重大。”村主任刘世民告诉记者。

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苟尔光村对“枪锅庄”年迈古稀的主要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的民歌录音,组织专人搜集和整理相关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并形成一定的传承和管理制度,希望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目前,我们正在逐级向上申报,争取将我们‘敬山锅庄\’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镜头二】

马奈乡中心小学,让非遗文化传承进课堂

上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欢欢喜喜地冲出教室,操场上却没有响起广播体操的韵律,只见大家围成圆圈牵手歌唱,在重要仪式交帕子后,马奈乡中心校特殊的课间操——马奈锅庄跳起来了,学生们边歌边舞,沿弧线前行,时而旋转时而后退,时而展肢时而舒腰,形成多种变换队列。从幼儿园到六年级,所有学生举手投足间都透着认真,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马奈锅庄是流行于大金流域嘉绒藏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是古东女国的宫廷舞蹈,是嘉绒锅庄的精髓,也是中国圈舞的活化石。马奈锅庄传说源于民间英雄阿米格冬降妖取得成功时举行的庆祝活动,后来逐渐扩展到庆祝或迎送上层人物的仪式中,解放后在民间流传很广,它以其独特的服饰、舞蹈、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民族歌舞娇妍奇葩之称。

闻名遐迩,独具嘉绒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马奈锅庄,也和嘉绒藏区的自然、社会宗教、习俗一样,颇有神秘色彩,长期以来,倍受人们关注,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政府出资在核心地马奈乡建起了马奈锅庄传习所,当地也成立了马奈锅庄协会。

同时,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马奈锅庄作为特殊的课程正式进入了当地学校的课堂。该校校长张继刚告诉记者:“学生们第二课堂除了书法、音乐、美术外还专门开设了马奈锅庄课程,每周二和周四,马奈锅庄的传承人都会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上课。”

马奈锅庄是原生态的展现,没有现代的音乐,没有震撼的鼓点,是原汁原味的表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马奈锅庄,对金川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更重要的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我们金川群众更深刻了解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村民代辰说。

金川地处高山峡谷地带,为半农半牧的藏族聚居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民族文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金川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以政府为主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社会广泛参与,不断加强非遗宣传、资源普查工作,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申报、抢救工作,不断拓展保护领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马奈锅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藏族山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1个。

“金川县文化浓郁,民族特色产品多,更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欣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才能够使金川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弘扬、传承和发展。”金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红霞如是说。

新闻推荐

大力推进健康阿坝建设代表、委员建议:如何破解目前阿坝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实习记者杨骁记者杨刚“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些顺口溜曾是阿坝州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近几年,这种情形在阿坝州正悄然转变,特别...

金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