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乡吹拂着和煦的风
记者吴冰凌杨俊
一代又一代传承,德是和善,孝是爱心,美丽的多少早晨哟多少好梦,多情的土地哟几多的欢几多的笑………,蜿蜒的大渡河静静的流淌在这片吹满孝德之风的美丽高原上,隆冬的梨乡大地处处传唱着这首弘扬真善美的歌曲。近年来,金川县大力弘扬“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全力打造“孝德金川”,引导全县人民树立法治思维、和谐理念、感恩情怀,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干部群众道德水平,让“孝、善、和”成为金川人民的家风导向、道德新风和时尚追求。
百善孝为先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千万个小家的和谐安宁,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多年来,多民族交融的金川儿女对“家”有着共有的不解情结,特别对“孝”文化情有独钟。
撒瓦脚乡木赤村村民泽郎哈姆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母亲和残疾的哥哥,为他们遮风挡雨,添衣加食。在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下,母亲衣着整洁,精神矍铄,整天乐呵呵的,晚年生活幸福而安康。哥哥也在她的鼓励下也重拾信心,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人生的磨难,开始了新的生活。“百善孝当先,点滴都是爱”,泽郎哈姆用平凡的行动践行着孝亲敬长的美德,真正把孝道融入平凡的生活。
正如泽郎哈姆所说,“我现在对老的好是我应该做的,因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我要让儿女今后成为有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有爱心的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把为人女,为人母的美德在平淡生活中传承下来的希望。
金川把“孝为先”这一最接地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作为金川儿女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倡导尊老、爱老、敬老,乡乡、村村、户户争相开展“敬老活动”,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为此,引导村民自筹资金,在村头村尾打造“24孝”文化墙,在风光宜人、村民休闲集散地,修建孝德碑、百德墙、孝廉亭、尚
德亭,将“孝”文化以匾额形式挂在每个家庭的客厅,把以孝文化为内容的年画挂历送到每个农户家;乡村广播每天播出古今中外以及本村本地的好人好事和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以孝文化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和歌舞比赛;各村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道德模范,成立道德法庭,制定村规民约,协调处理村内各类道德事务;组织各村建立孝善和档案,引导各家各户写好家谱,特别为敬孝道的善举立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金川县每年从财政拨出250余万元,对本县年满90(含90岁)周岁以上长寿老人给予1000元生活补助,每增长一岁,增加100元,直到99周岁。年满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每人每月补助2000元,每增长一岁,增加200元。目前,全县100岁以上3位老人,年满90周岁以上的147位老人都按月领到了新标准的补贴。此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全县进一步形成了敬老、养老、助老、乐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该县还大力开展“感恩父母、孝行天下”公益活动和“孝子”评选活动,评选出89个“孝子”,在康巴卫视和县电视台推出人物专访,旗帜鲜明地大推孝道之人,大帮孝道之户,大扬孝道之风。如今,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孝子、孝女、孝媳、孝婿,敬老爱亲蔚然成风。
从善为至上
一缕阳光,可以温暖一片土地;一种精神,可以引领一个时代。道德模范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点滴善心义举长期坚持,就可以成为金川好人。曾达乡木尔都村幼儿园教师马吉莉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和善举诠释着金川好人的含义。
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爱。90后女孩马吉莉用自己的善心善行向一个个需要关爱帮助的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她积极组织了向海拔4000多米的红原孤儿院募捐的“暖冬行动”,她在微信上为曾达乡倪家坪龙古村村民袁玉莲募捐善款3000余元,她帮助的贫团学生和贫困家庭有甘孜州新龙县、阿坝州理县朴头乡、壤塘县城关小学、壤塘吾依乡及青海、西藏的部分县。“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马吉莉用自己的爱装点着身边的世界,馈赠出一份份人性之美。
以善至上,从善而行。为营造人人行善事、个个作善人的氛围,金川县坚持党校讲理论、领导讲要求、先进讲事迹、党员讲体会、群众讲家事“五讲”方式层层推进宣传教育,村庄里、田块边,塑起大善大爱大义的文化牌坊;村头村尾“善行义举”文化墙随处可见;校训、校歌、村赋、村歌生动诠释善的应有之义,全县大力开展评优选善活动,评选出“遵纪守法户”1.6万多户、“五好家庭户”1万多户、“双文明户”4500户、“乐善好施者”44人。在强大的舆论导向、道德约束、激励机制下,争做“金川好人”已成为7万3千金川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成为5550平方公里雪域高原上最响亮的声音。
一个个善举,一批批善人,竞相涌现,周显芳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岳万高和张绍兰二老30载,优秀村支部书记张秀华身患癌症仍坚守岗位拼命工作,69岁老婆婆薛高群把儿女给的养老钱捐出来支持村寨建设,莫莫扎村支部书记杨国华在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中力排家人和亲戚拦阻,硬是迁了父亲的坟墓为村道建设让路……如此众多的善人和善事,他们不仅沉淀为金川大地最厚重的“乡贤文化”,而且凝聚成为雪域高原清风正气的代表。
和谐创新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县不是仅仅止步于泛泛的表面宣传,空喊口号,而且是通过切实可行的富民行动,帮助广大农民找到一条适合的致富路子。
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民族地区的大事要事,解决“出行难”更是全县人民的夙愿,金川县委、县政府立志“小财政办大交通、小县干大事业”,聚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通过三年时间,硬是实现了民族地区交通建设“三个百分之百”。“饮水难、灌溉难”同样是金川儿女的一块“心病”,县委、县政府将此作为头号工程,计划三年内总投入1.6亿多元,到2015年全面改善1.7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2016年基本解决32个村5.5万人的“灌溉难”问题。
正如老百姓传唱的一样,曾经处处是天堑,如今村村通天路。从前靠天种庄稼,今天流淌感恩泉。
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原名“得胜村”,取自乾隆皇帝打金川的历史,“得胜”就是取得胜利的意思。过去这里的民风不是很淳朴,思想不是很先进。看重金钱,藐视荣誉,贪图小便宜、斤斤计较、嫌贫爱富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不争先进争救济”“以前不孝大家笑,现在没钱大家笑”的丑陋现象。2011年,两委会决定把“德”作为全村的做人之本,立村之基。要求全体村民人人讲道德,个个做善事。德胜村在村口显著位置立起了“德胜赋”,厚德载物,润物无声。一个“德”字改变了全村的精神风貌,一个“德”字成为了全村的道德标杆,一个“德”字成就了全村的尚德新风。实施“孝、善、和”活动以来,干群之间多了理解和包容,关系更加密切,发展经济的劲头更加迅猛。正如德胜村支部书记刘再琼所说:“开展活动以来,我们村上的邻里纠纷基本没有了,村干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村民谋发展上,村民都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活路上,村民的收入也大大地提高了,这样下去,我们村一定能达到新农村的标准。”
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全县党员干部转作风,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道德新风,全县上下争做“金川好人”蔚然成风。卡拉脚乡二普鲁村30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党员思想体检”,探索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二普鲁村老社长阿甲感慨地说:“我们二普鲁村几十年风气一直这么好,一个是村支部相当认真,安心负责。二是我们村老一辈的风气就这么好,大家都自觉。人人都好生维护这个好风气。三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孝善和\’这个活动好,我们真心拥护,相当感谢,卡卓!卡卓!”
金川县同时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孝、善、和”传统美德同群众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挖掘蕴藏在农村的特色文化,激励大批乡土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使他们由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为演员,将“小舞台”变成“大世界”,金川县安宁乡村民张诗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年近70的“金川县001号讲解员”。除了讲解好安宁乾隆御碑的工作外,他于2002年成立了金川县第一支农村业余文化演出队“金川安宁乾隆御碑文艺业余演出队”。10多年来,演出队在张诗茂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金川县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民族风情、精神风貌等实际,他们的演出的节目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贴近农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深受老百姓喜爱。
如今,“孝道、善行、和谐”已根植梨乡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逐渐成为金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民族团结的稳定器,各族人民和谐共融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富美记者王和斌)为切实推进金川县现代林业产业核桃基地标准化建设,该县环林局聘请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20名资深技术人员组成核桃整形修剪技术现场培训工作组,于2月中下旬启动现场技术培训服...
金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