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发脱贫正能量做足致富大文章 ——金川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阿坝日报 2015-05-21 14:23 大字

■王芝勤  实习记者  夏姆

记者  贾启龙

58万头(羽)畜禽出没山间,年产10985吨肉奶;10万余亩“七大”特色产业基地遍布乡村,蔚为大观;32万棒青冈黑木耳交叉原野,蓄水生发……三月梨花开,金川春意浓。农民们铆足了劲忙活在山上地里,或培土、或施肥、或浇灌、或放养、或管理……种啥成啥,养啥成啥,种少成多,养小成大,一幕幕充满希望的场景,汇聚成多元富民产业助民增收的美好画卷。生活逐渐富裕了,生产逐渐发展了,幸福美丽家园逐渐增多了,病区群众幸福指数逐渐提高了……劳动有劲头,生活有奔头。让他们自觉自律的是近年来该县实行的新一轮扶贫开发,以自己的辛勤劳作已经和正在有了摆脱贫困的稳固渠道和增收致富的信心。

色彩是斑斓的,既有果蔬,又有中药、苗木,还有肉类、菌类;功能是多样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还有生态效益;业态是丰富的,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还有旅游业。让土地充满希望,让大山充满希望,让农民充满希望。金川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五大扶贫工程”并举,“六大扶贫机制”联动,着力构建“扶贫搭台,部门唱戏,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以全域全员全程扶贫攻坚规划的“铺天盖地”支撑建设“小康金川、阿坝新江南”的“顶天立地”。两年中,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4793.4 万元,减贫2321人。一句句感谢,让扶贫充满前行的力量;一个个产业,让金川农村大变样。

从建档立卡到群众自主,***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扶持谁、怎么扶、扶什么?我们对每一个信息都了解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这些都是***的基础性工作。”在金川县扶贫移民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裕明打开电脑,让记者浏览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里面记录着52个贫困村、3058户、10564个贫困对象,内容包括每一贫困户致贫原因、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责任人等,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已然形成了***“操作手册”。

建档立卡,找准“穷根子”是手段。在此基础上组建确定帮扶措施,开对“药方子”,引导农户脱贫致富才是目的。

如果说***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去年9月,驻村工作组的成立,使全县2572名干部职工在穷乡僻壤都有了“穷亲戚”,贫困户都有了来自机关单位的“贴心人”,从而实现了全县贫困户和干部的“双向覆盖”,构建起了帮扶领导对乡镇、帮扶单位对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三个全覆盖”的格局。

送猪扶贫到农家,把扶贫资金用到真正的贫困人口上。“前几年把土地租给别人种,自己上山挖药每年毛收入不到3000元。去年有了免费发放的15头藏香猪仔,养大后扣除购猪费用能挣12000多元,手头也有余钱了。”庆宁乡马厂村60岁的贫困户青开友喜上眉梢。***让自己的起步资金不仅得到了有效缓解,而且放大了扶贫资金减贫效应。

扶贫有项目,群众说了算,把扶贫效益落到真贫的根子上。木材砍完了,药材挖光了,仅靠打工也不是个长久办法,况且文化低,地荒了不说,也挣不到多少钱,只有在地里做文章。去年5月的一天,地处大骨节重病区的二嘎里乡雅夏村召开村民大会上,围绕“我们村地里种什么,才能让全村的老百姓走向富裕”“为什么要种植100亩的铁棒槌”“一亩地要多少种子”“一斤种子多少钱”等展开激烈讨论。

像这种“一事一议”的村民大会,在金川贫困村都召开过。规划由农民参与做,路子由农民自己定,项目由农民自己选,资金由农民看着用,确保成因精准、问题精准和需求精准。

种植铁棒槌市场需求大,风险小,当年见效,路子对头,销售不愁。从“种啥卖啥”到“要啥种啥”,从“卖得掉”到“卖得好”,一系列“***”措施使雅夏村效果显著:去年8至10月,该村种植100亩铁棒槌,每家每户拥有七八百斤甚至上千斤。尽管离10月份再挖出还有一段时间,但供应茂县5万斤种子的协议已让村民信心倍增,预计人平纯收入从以前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今年的2000元。

土地换个种法,农民换种活法。雅夏村的青年男女已在向往卖掉铁棒槌后的美好生活:大家之间相互开玩笑,男的买个摩托车,女的买个金耳环。

从因地制宜到巩固提升,产业培育初步形成大骨节病区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收购站,卖药的是收钱笑脸,收药的是赚钱笑脸。药农将买中药材换取的钞票乐呵呵地装进腰包,药商将中药材装车乐呵呵地运输加工;通村道上,满载着时令瓜果、蔬菜菌类的大小车辆,欢快地驶往各地……

走“特色”路,打“高原”牌。破解“发展滞后”难题,把“产业培育”作为长效目标;破解“增收缓慢”难题,把“持续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助大骨节病区农牧民脱贫增收。这两年,连续不断的产业培育使金川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区自我发展能力上档升级,病区股份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竞相涌现,催生出25个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在2013—2014年全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区产业培育评比中获得特等奖,奖励项目资金50万元。从单纯捐款捐物的“输血”式帮扶到增强发展后劲的“造血式”帮扶,从过去解一时之难的季节性简单帮扶向持之以恒的常年性引领发展转变,金川提高病区扶贫开发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标准化的牛舍,蓄水池、饲料室、兽医室、尿化池一应俱全……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这样偏僻的小村,竟有现代化的养殖肉牛基地。

这个位于万林乡西里寨村的养殖场,名为江海东合作社,去年7月从山东引进种牛40多头,一年多产仔。目前发展了6户,签定协议11户,预定牛仔的有30多户。“与骨架小一半、长大要四五年的本地牛相比,肉牛具有生长周期短、发展效益快、适应环境强的优势;况且肉质好,吃的是山上的野草和地里种的秸杆、黑麦草,没有任何添加饲料,两年长大后出售,每头净赚4000元”。既是农户也是董事长的企业负责人江海东语气中透出自豪。

“我现在只管在1年中把2亩地的玛卡种大,按湿的每斤15元年底卖给四川索乌谷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确保2亩能拿2400元。”说起种植和收入,去年种植半亩地,卖了6000元的西里寨村民杨卫秀一副轻松的样子。

产业扶贫,离不开“龙头”带动。把农民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农民表现出很强归属感的是四川索乌谷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形式,流转全村土地447亩,种植秘鲁黑玛卡,由公司免费发放种子和提供技术,再由农户自己承包,最后以15元一斤现挖湿玛卡进行回收,一亩地平均增收6000元左右。

“我们家供两个大学生的钱,都是多亏了种蔬菜!”咯尔乡德胜村村民金红翠激动地对记者说。德胜村属于干旱河谷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是金川县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之一。2013年,扶贫资金投入30万,实施土层增厚200亩、水泥道路硬化0.5公里、沟渠7千米,建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种植海椒、大白菜、莴笋等农作物400多亩,因天然肥料充实,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全村的蔬菜销路不愁,远销成都、甘孜州等地,一举由昔日的“白条村”、“落后村”变为今日的“先进村”。让德胜村的美德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吸引八方游人来体验。来到德胜村弘扬中华文化“孝”、“善”、“和”的捐资功德碑,看到密密麻麻的捐资名单上的金额就有14万元之多,不由感叹农民富裕起来的可喜追求。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可以吸引城里人慕名而来。谈到2013年种植的6000棵核桃、556亩中药材和150亩香香草时,庆宁乡新沙村村主任陈德强已经在畅想发展核桃农家乐了。三年丰果期到来,游客可以在村里住下来,或果园采摘,或一家老小品尝农家饭等等,村民将多余的房间腾出来做客房。这种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模式,可以让村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收益,自我发展,共同致富。等到金川水电站建成,还可以利用偌大的一个湖发展汽艇旅游业……“不出5年,我们的收入还得增加!”言谈间,充满了幸福的憧憬。

从传统种植农业向经济化、产业化农业转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试点项目助力,群众生财有道。“一村一品”和“一村几品”正在逐步形成、壮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没想到生活是这样的幸福美好,没想到人生是这样的多姿多彩,没想到天地是这样的宽广辽阔,病区群众如此感叹产业培育带来的变化。幸福,正随着扶贫开发一项项产业的落地,在金川大骨节病区中变得生动而实在。

从基础设施到整村推进,对口帮扶让生活好起来,生产强起来

住新房,喝干净水,走水泥路,曾是卡撒乡色尔岭村民徐明富多年的梦想。2013年8月,他和村里98户农家搬迁到了“五改两建”的新家,从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靠天来喝水”的生活成了历史。

沿着如蟒带缠绕的盘山公路坐车来到色尔岭村,村内的变化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土坯房没了,一座座按地方风格统一打造的瓦房拔地而起,依山而建,水电俱全;泥巴路没了,一条条通组入户路直达农家小院,宽敞的院坝美观大气;脏、乱、差没了,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的厕所和太阳能热水器。步移景异:800亩葡萄、700亩核桃一棵棵、一片片漫布山间。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景象。生产生活的变化透示着扶贫的变化。这是2013和2014年县里以扶贫资金作主导,整合其他行业资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给农民带来的喜人变化。”村主任杨明刚兴奋地说。

“打把镰刀大转弯,养女不嫁色尔岭山,吃的是凼凼水,马屎蝌蚪起悬悬”。水是天上下的雨,还不是浸出的水,即便这样,吃水都要起早排队;好不容易把猪喂肥了,如何下山却成了个问题,请七八个劳力抬下山去,一路折腾猪变瘦了少卖点钱还算好的,死在路上那就损失惨重。这是老一辈色尔岭人最为辛酸的记忆。

喝在嘴里,甜在心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水通了,保证了我们的生活和可持续生产,浇灌水果才方便:路通了,除了农产品能迅速地转化为商品,取得直接的经济收入外,还带来了生活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无论是打土坯,还是挖粪,都空出不少富余劳动力。以前打土坯是一个月,现在有了机械化,是两天;以前挖粪连挖带驮是一、两个月,现在只要一天。仅此一项,腾出的工各家各户就可以多挣四、五千元。”村民赵志德板着指头,说着“整村推进”的好处。

农村有面子,农民有里子。围坐在新建住房前的院坝,2013年还是贫困户,2014年凭着自己的泥瓦和木匠手艺脱贫的徐明富裕给我们讲起了修房子的故事。“以前我修的是土房,主体建筑做下来以后,由于穷,附属设施配套根本无法到位,尤其是楼以上,纯粹是敞的,下雨怕漏,夏天怕蛇,热天怕热,冬天怕冷。有了以每户补贴2万元的方式,对色尔岭村98户农民进行了农户住房“五改两建”改造的2013年浙川对口帮扶项目后,我的建房周期至少是提前了20年。”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他把建国后的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头像端端正正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

不光有对口帮扶,还有新村扶贫。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等项目扎实推进。为彻底杜绝农村和棚户区贫困户因房屋陈旧而造成的安全危害,统筹城乡建设。2012年以来,金川县投入资金4820万元,实施D级危房改造810户,风貌改造567户,C级危房改造4443户,建成藏区新居800户,改造各类棚户区2010户。8063户居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解决了3万余人的居住问题。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村庄产业功能、居住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集聚效应凸显。

行动倍增信心,蓝图鼓舞人心,富民温暖人心,成效坚定决心。金川扶贫奋进的鼓点响彻大地,更加激越,更加有力,更加雄壮。

新闻推荐

映秀的白天,映秀的夜

★诗歌■木西不需要太多的行囊不需要太满的兴致只需带上一份淡然心情轻轻地来到这个秀美得让心漂浮的地方你风尘仆仆为何你步履匆匆慢一点请再慢一点慢慢走过映秀的白天四面环山的温情小镇人们闲...

金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