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育之花缀高原书声琅琅硕果香 ——阿坝州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阿坝日报 2015-04-01 14:28 大字

■记者 赵原

阿坝州已构建起十五年免费教育体系”

“阿坝州十五年免费教育已投入8亿多元”

“阿坝州对26000多名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并实施午餐补助,对15000多名普通高中在校生减免学费、课本费”

……

大量资金的投入,完善体系的建立,3月24日,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里对阿坝州教育发展进行了报道。电视画面中,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施、切合地方实际的教育发展政策成为阿坝州教育事业的注脚。这其中,凝聚着几代阿坝教育人的心血,更折射出阿坝州历届党委、政府兑现一份民生承诺的情怀。

行走在如今的阿坝,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所特色学校星罗棋布,一间间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在这里,大山里的孩子圆了“读书梦”,在这里,有志青年通过学习走上了“致富路”。教育惠民恰如汩汩清泉,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抓根本 惠民生 十五年义务教育构筑发展新常态

“如果不是十五年义务教育,我很可能因为学费问题放弃了上高中。现在我不仅能完成学业,还希望能继续深造。”尕尔王初是马尔康中学的一名学生,今年6月她就要参加高考了,提起阿坝州的教育政策,女孩心里充满了感激。

和尕尔王初一样,许多孩子正是依靠十五年义务教育的实施,获得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也在他们的人生中描下了精彩的一笔。在2013年阿坝州颁布实施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条例》当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被写入规定,实行十五年义务教育成为阿坝州发展教育事业的创新举措。

紧接着,阿坝州积极优化州、县财政支出结构,编制出台了《阿坝州十五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意见》,构建了国家、省、州、县四级经费承担的长效机制。

“在这个机制下,在园幼儿每生每年750元保教费得以减免,同时还给予每生每年600元午餐补助;高中在校生每生每年学杂费、教材费得以减免,同时还按50%的比例为在校高中生每生每年提供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为兑现以上减免政策,州、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达到了6000万元。”州教育局副局长杨晓冬告诉记者,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优化高中阶段教育这种“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正促进阿坝州构建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政策的支撑推动着奋进的脚步。在壤塘县吾依乡章腊西西村幼儿园,今年开学后,又一批适龄儿童入园。“在村上读幼儿园,省钱、方便,不操心。”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村民单真领到了一张接送卡,规范化的管理让他对孩子很放心。目前在阿坝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较过去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5.6%,全州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已达608个,许多村级幼儿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十五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为解决阿坝州藏区“读书难”问题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解决了牧区、高半山、偏远农村儿童入园难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对孩子的管教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致富增收上,促进了农村家庭稳定,增强了村庄活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提高了藏区青少年入学率,增强了藏区青年的就业能力,许多青年依靠着一门技能在家门口就业,一些青年则选择带着专业知识到内地创业,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交流交融。

今后,阿坝州还将在上规模的移民新村、扶贫新村、牧民定居点继续加大力度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并严格执行督导检查和年检制度,把督促指导幼儿安全、教育教学、食品卫生等工作落到实处。

抓基础 强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发展添底气

教室窗明几净,电教化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一应俱全,寄宿制孩子们的寝室收拾得干净整洁,操场、健身设备全部按标准建设配置……在红原藏文中学,这里的办学条件比起内地许多普通中学都优越。然而,曾经的校舍破烂陈旧,教学、实验、办公都挤在一起。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气派的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拔地而起,功能室一应俱全,全新的塑胶操场徐徐展开,幸福生活、快乐学习,在这里由梦想变成了现实,而这仅仅是近年来阿坝州教育加大投入,提升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

“校内有先进设备,校外有青山绿水。”金川县中学学生杨忠初这样向记者描述着学校的教学环境,孩子脸上的笑容里透着对明天的希望。目前,在阿坝州,“一房一校”、“马背小学”等已经成为了历史,随着学校灾后重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职基础能力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校舍改造工程等一个个项目不断投入,阿坝州学校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全面提升,先进教学仪器的引进,各类图书资料的充实,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加强,一条又一条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推动着阿坝州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批复实施项目63个,总资金达12000万元”,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汇报会上,这样的一组数据赢得了现场的掌声。肯投入,重落实,是阿坝州办学条件不断提升的“法宝”。过去一年中,阿坝州开工建设校舍4.1万平方米,改扩建幼儿园20所、新开园80所,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日益完善。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也列入今年的计划当中。

“要培养出优秀学生,前提是要培养优秀教师。”按照州委书记刘作明的要求,阿坝州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要素”,一方面合理调配州内富余教师资源,另一方面积极解决师生比例失衡问题。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破解双语教师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跨学科实用知识、教材体系和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高校“直通车”、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落实教师待遇政策等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升着阿坝州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截至2014年底,阿坝州拥有各类教师11672名,过去一年间组织培训7350人次。

开工建设的项目,加速推进的改革,日益雄厚的师资,在如今的雪域高原,民族教育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了。

抓实际 接地气 双语教学为教育发展再添亮点

今年3月12日这一天,就读于阿坝县麦尔玛中心校的降央玉珍领到了双语幼儿读物。她和同学们一道迫不及待地坐在凳子上翻看起来,捧着崭新的书本,大家一边看一边交流几句,阳光下孩子们的笑容格外灿烂。这是州委宣传部、州教育局、州编译局的工作人员送来的双语书籍,其中包括《藏文识字课本》、《为啥要打预防针》等多本藏汉双语幼儿读物,目前,阿坝州首批编译的双语读物达6000余册,将发放给全州173所双语幼儿园的在园幼儿,下一步还将投放近50种编译读物到牧区县的双语学校。

州教育局局长谭可表示,这次的书籍充分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增加了民俗文化的比重,提高藏汉双语教育的针对性,确保读物生动活泼。

采购双语教学图书、充实丰富具有阿坝双语特色的读物教材和教辅资料、设立双语教辅资料建设项目……长期以来,一条条体现着阿坝州教育发展特色的措施不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孩子学习藏语对本民族文化传承有积极作用。”在壤塘,宗科乡幼儿园老师余晰玉的话道出了双语教学的核心所在。

纵观阿坝州民族教育发展历程,双语教学始终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关键。为了让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阿坝州始终坚持面向广大农牧区,不断探索双语教学办学途径,努力完善双语教学办学体制。

在阿坝州教育局,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仅2011年以来,壤塘、阿坝、若尔盖、红原四县的教育硬件建设投入达5.5亿多元,占全州13县教育硬件投入的54.6%,仅2014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牧区四县总投入达到5388万元,占全州总投入的74.17%。无声而有力的数据背后,是阿坝州双语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彰显着阿坝州结合地区实际,奋力发展民族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这是近年来阿坝州民族教育发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效推动了教学质量的突飞猛进,近3年内,全州双语一类模式高中毕业生本科平均上线率达28.64%,本科录取率位居全省同类第一。仅仅是去年,阿坝州一类模式高考创三年上线率之新高,本科上线172人,本科上线率达到32.21%,位居全省同类第一。双语教学的稳步推进,不仅适应了现阶段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而且有力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全州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岁月的砥砺中,阿坝的教育事业用成就诉说着变迁。展望未来,在雪山草地,民族教育的花朵必将花开更艳。

新闻推荐

金川县大力推进藏区新居计划

近年来,金川县大力推进藏区新居计划,集中攻克半山、高半山农牧区群众居住环境困难、建设条件困难等问题,并结合半山、高半山区实际培植适宜产业。该县河西乡乃当村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村民新居依山就势...

金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